close

國境之南,屏東縣是農業大縣,人口逐年下降,現在已經來到80萬底線,土地面積27萬公頃多,扣除雄偉的大武山群,境內平原區及坡地超過1/3土地是農業發展特區,南方的恆春半島更自成一格,據說是該地區是相思樹的發源地,也是外來種洋蔥的新故鄉。

屏東的水源夠嗎?看你所指為民生、工業或農業用水,整體而言,應該夠,只是多數借給高雄民生及工業使用,屏東人還是習慣地下水,甚至特殊的伏流水,小時候住在屏東,白油井,浮流水的水質乾淨可生飲的印象深刻。屏東的電力夠嗎?核三廠要封了,風力及太陽光電可以創造每年40億發電量嗎? 這當然不是屏東人說的算,台電大哥負責南北調度,不夠當然找他算帳,對吧?

這些基本功,有些需要中央幫忙,有些則是地方選項。想靠農業,當然很好,只是沒有二三級產業的支撐,人才留不住,農業又能如何?觀光又能如何?沒有人才,地方發展如何永續?

這是地方幾十年累積的難題,也是各界期待國土計畫能夠幫忙之處。

計畫人口設在82萬人多一點

現況81萬人,計畫人口應該設在多少人?要把觀光人口加進來的話,基礎設施會超載嗎?

從地方發展政策及地方政治實務著手,當然要給自己一些成長的空間,即使1.65萬公頃的都市計畫區到目前為止只填充了42萬人,從縣政府角度看,未來成長重心還是要放在非都鄉村區與龐大的農業區,這裡未來將分配到41萬,或者一半的人口。

合理嗎?可能嗎?

農業發展區應該畫多少?

這是本次縣市國土計劃最弔詭的問題,帳面上,屏東縣畫了8.5萬公頃農業發展區,即使沒有畫設農5。這些算是宜農土地嗎?其次,農1與農2有差別嗎?從規劃技術面,兩者是有差異,只是,差異是如何造成的?好的農地就應該劃入農1嗎?劃入農2就一定不是好農地嗎?

好壞農地除了天生麗質因素外,還有人為介面,為什麼規劃技術只考慮過往特定農業區就是優良農田的迷思呢?優良農田代表更嚴格的管制,從好處想,此舉可以降低農業干擾因素,但是從壞處想,嚴格的管制降低使用者其他作為的可能性。怎麼做比較好呢?這些私人農地主,有些想耕作,有些另有他想?誰願意在沒有被告知,沒有參與的前提下,看著自己的農地被劃入農1?

基於這些考量,屏東縣決定將絕大多數農地劃入農2,算一算六萬多公頃。縣政府只將部分台糖土地及退輔會公有地納入農1,算一算只有4000多公頃,這是有別於其他農業縣市的作法。從主管機關角度,這是不可接受、背離規劃原則的作法,答案當然是:NO。全國一致性的大帽子下,因地制宜還是不能倖免。

從屏東縣政府角度,農1與農2皆是農地,他們只是想透過此舉,抗議過往的差別待遇,如此而已,他們不想,也不可能滅農、毀農。試問,要聽誰的?

大武山、沿山公路、恆春半島、東港海鮮

屏東有說不完的好,國土計畫的功能分區真的能融化這些好山好水,使其修成正果嗎?還是,國土計畫只能喚醒大家的靈魂,看到屏東可能的未來?

高鐵要進屏東了,西部高鐵軸線即將成形,在此同時,所謂高雄捷運延伸線、第二條快速道路、國三里港交流道及延伸線,恆春鐵路支線等交通建設已經浮出檯面,可想而知,屏東必然會在交通建設影響下,進入下一波的大改變。

綠油油的農業地景中,除了檳榔樹,無法避免的光電板也會到處矗立,地層下陷區尤然。農業生物科技產業,81處原民部落保存與改造更令人期待,上一代的邊緣區,或許有機會躍上台灣版圖,榮耀屏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台中學研究進化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