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後嬰兒潮帶動的出國潮及退休潮早已成為進行式,我們要問: 在未來30年,現在40歲的族群,預估至少500萬人,這些人退休準備及真正退休會留在都市嗎?還是部份的它們想回到田園?
一處處750坪的假農舍,真的就能滿足他們的需要嗎?這些偷偷摸摸蓋出來的農舍,有可能傳承百年嗎?
想像一下,一道行政命令,在國土計畫指導下,台灣正式啟動一萬間具備農業地景的莊園,每個莊園至少3-5公頃,最多10公頃,區位不拘,由提案人提案,交給地方組成的委員會審查,每處莊園必須要有主題及部分開放性,以非營利優先,營利為輔。
Taiwan-style Plantation
看多了國外鄉村城堡、莊園建築,首先,占地至少要上公頃,其次,莊園內要有足夠腹地讓人與動物走動,更重要的,莊園建物要能夠傳承百年。
台灣現在有這類建物嗎?可能有,可是數量有限。
10000 points of light
如果我們開放一萬間莊園建築,台灣各地會長滿迷人、自給自足的新據點嗎?一年一千戶,不受任何農地限制,採績效管制及浮動分區機制,優勝者得標。十年一萬戶。
重點是: 好設計 good design
豪華只是其中一個選項,不是唯一。一個小樹林,幾個小池塘,小動物,低矮的鄉間小屋,田園路徑,全部在莊園範圍內,自住、他住,共同體。
亮點是大草原、小路徑、最好有小溪流水。
想想看,幾百年來的台灣鄉村與農地,在嚴格管制的體制下,土地破碎化、零散化現象何其嚴重。
我們很難想像,沒有全面性的解放,台灣的鄉村真的還有未來嗎?萬間莊園不是終點,只是起跑點。
台灣社會不是沒有錢,不是沒有好的設計師,不是沒有好的經營者,我們缺的是:解除食古不化、鄉村治理環境與農地農用緊箍咒。
沒錯,我們曾經有,也還有休閒農業區及休閒農場,可是,可是,看看他們爭奇鬥艷的建物,有多少監是想傳承百年的?有多少間是打帶跑的產物?
解放吧,在後現代台灣釋放新的農地能量。
這不是破壞農地,這是重新找回農地應有的尊嚴與樣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