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站在緊鄰台中港的三井 Outlet,朝海邊望去,高達50公尺的離岸風電基礎鋼座,正一支支地被超過百公尺高的吊車吊起,準備在岸邊試組裝;在台中港的另一頭,剛從歐洲載來的西門子歌美颯風力發電的葉片,約有60支靜置在港區;不到兩公里遠的金豐機械廠區,也有50支塔架的鋼柱庫存在旁。到2021年底前,這些龐大的巨型零組件,都會運往台灣海峽,將有20支嶄新的離岸風電機組,矗立在海上。

位於台中港的南碼頭廠區,有一塊比中正紀念堂大 10 倍的土地上,地形地貌已經出現重大的改變。重達50噸的大型工程車正在廠區忙碌地整地載沙,堆起一座小山丘;走入工地,彷彿到了澳洲挖金礦的礦場。這是台灣永冠總投資70億元的鑄造廠,預計2021年底工廠完工,2022年6月台灣第一套大型離岸風電機組輪鼓,就會在此製造。

行政院副院長沈榮津表示,離岸風電政策是台灣推動能源轉型的關鍵之一,2025 年離岸風電要達到 5.7GW(10 億瓦)目標,加上 2026 年至 2035 年將新增至 10GW,須仰賴國內外開發商、系統商及台灣設備商共同建構離岸風電產業生態系統。經濟部則預估台灣離岸風電整體產值逾 1.5 兆元,未來包含塔架、水下基礎、電力設施、海事工程、風機零組件等,將超過二十多家本土供應商受惠,將是台灣離岸風電零組件發展的明星。

全球離岸風電產業將持續高速成長,預期2020到2024年成長達18.6%,全球新增裝機量將在2025年突破20GW以上;若計算2020年到2030年的10年間,亞洲各國合計規畫設置逾120GW、美國和歐洲分別挑戰30GW、60GW,全球正式進入離岸風電的黃金爆發期。

布局離岸風電儲能與海事工程事業的廣錠董事長廖良彬分析,未來台灣外海有1,000支風機,零組件與海事工程商機潛力大;但亞洲的海外市場規模,估計將是台灣的10倍以上,因此未來10年,是台灣離岸風電供應鏈成長的黃金期,規模以兆元計,潛力可媲美台灣的半導體產業。

2021年10月26日在台北召開的全球離岸風電產業高峰會

DSC05095

台中港務公司副總經理鍾英鳳坦言,港務公司過去五年來已投入60億元,打造兩座風機碼頭,但港口的設計仍難跟上風機大型化的速度,且受到海象氣候影響,台中港每年約只有半年較能操船,「原本預估到2025年以前都沒有問題,但受疫情影響,明年夏季可能會有塞車狀況,短期難紓解。」

鍾英鳳解釋,每年要興建0.5GW的離岸風機約需30公頃的港口土地,台灣2025年以後,每年要增加1.5GW就需要90公頃,目前已有約60公頃,會持續規劃擴大,但每家業者對港口需求都不同,港務公司希望掌握詳實資訊,才好規劃港口興建,避免投資不符業者需求,且港口建設需要時間,「若等到2023年才與離岸風場得標業者進行簽約與規劃,就來不及2025年交給業者使用。」會提早開始前置作業。

交通部次長祁文中表示,交通部規劃把台中港打造成風電預組裝的基地,將有五座重件碼頭,15.8公頃作為離岸風機的水下基樁製造基地,目前已釋出50%的土地,預計2022年底可全數釋出,交通部也會與經濟部密切討論,因應新式風機規格,改善港口建設。

台灣港務公司董事長李賢義表示,目前台中港兩座既有橋梁的最大可承重僅約每平方公尺5噸,但風機零組件陸運所需達每平方公尺50噸,高十倍之多,因此風電商運輸零組件只能使用海運,港務公司已有在改善橋樑設施,預計明年可完成,但仍難以符合50噸的需求,另外也將評估興建第三座橋樑,以因應區塊開發的使用。

但是,

歐洲商會副理事長尹容指出,隨著全球離岸風機朝大型化的趨勢發展,已由單支4MW逐步提高到14MW以上,台灣需要加強港口建設,才能容納風機零組件以及大量大型的施工船舶。

維特斯離岸風電亞太區總經理艾利斯羅伯森(Alex Robertson)指出,目前台中港的陸運橋梁承載重量不足,風電業者只能仰賴海運運輸零組件,考量船隻有限、成本及時間,船舶運輸並非最佳方案。

艾利斯羅伯森說明,台灣用五年就做到了歐洲30幾年的成就,也因此出現許多挑戰要克服,「特別是日、韓為了加速離岸風電發展,提出許多協助業者的措施。」韓國有港口優勢也有造船能力,台灣若要確保領先地位,必須在港口建設上多加努力。

由於疫情影響,艾利斯羅伯森指出,「明年有四個風場施工都要利用台中港,一定會有港口壅塞的問題,碼頭空間也會不足,必須要盡快找出解決方法。」

沃旭能源則指出,為了符合國際標準,過去五年投入很多資源協助台灣本土供應鏈,學習曲線可說是非常陡峭。總經理汪欣潔補充,沃旭也打造了第一艘台灣籍的運維作業船(SOV),「很希望把根扎在台灣台中港」。他建議,國產化的挑戰尚未結束,產業需要更多專業人才,學校應設立專門科系,才能逐步落實區塊開發的願景。

怎麼辦?

台中港加速填海造陸作業,在原先預計的第二航道區生出新土地來因應需求。

PS:  2021/10/24 政府設定二○二五年再生能源發電占比達二十%政策目標、太陽能裝置容量拚達廿GW。總統蔡英文昨表示,自她上任以來,太陽光電設置量已增加四.三倍,且目前太陽能整體裝置容量已達七GW,盼大家共同努力「把台灣最重要的一件事做完」。 國壽為了發展綠電,去年成立國泰電業公司,投資額已逾百億,目標至二○二五年累計投資額上看三百億元,屆時總發電量可達四百MW。

經濟部也將正式公布 2025 年後的 10 年間風電「區塊開發」規則,政府在審定國產化、技術、財務 2 大標準合格後,由低價者得標,但入選風場需要有 60% 國產化、40% 可彈性選擇外購,例如風場有 50 支風機,至少有 30 組得完全符合國產化要求。此外,每年裝置容量也從原規畫的 1GW,放寬到 1.5GW,甚至可彈性延伸到 1.8GW,相當於 10 年就開放 15~18GW,裝置容量又將大幅提升。

 

arrow
arrow

    台中學研究進化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