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昨晚聽到一個有趣的消息,台中公園土地捐助案與東區林姓家族有關,也與台中公園長期以來流傳的土地係來自霧峰林家的傳聞有落差,真的嗎?涉及其中的人物是,林益彰先生的家族土地。

東區區長: 林益彰

根據日本時代1937年出版的台灣士紳名鑑,林益彰,舊名:林德軒,號:玉盤,生於1899年12月29日,日本明治時期的台中人,住所是台中州台中市櫻町1-1號,位置就在台中後火車站。林益彰父親林清漢,妻子張阿引,大他一歲,生有三男兩女,長男  林茂雄  1922,次男  林秋江  1928,三男  林茂森(英杰?)  1936,長女  林富美  1931,次女  林照子  1933。最高學歷是台中公學校實業科畢,曾任台中市東區區長十年。
經歷:

台中市第三聯合壯丁團長  1932
台中市頂橋子頭町委員  1934
台中市第七區長   1935
台中市防衛團第七分團長
台中商工庶民信用組合總代
日本紅十字社台中支部第七分區長
台中州青果同業組合書記及檢查員
台中市方面委員

戰後的林益彰先於1946年參與區民代表選舉,並且當選為東區第一屆代表會主席,1948年沒有連任,後於1950年參選民選東區區長,連任三屆,任期至1960年3月底,4月起區長改為官派,林益彰獲選為第一屆官派區長。根據台中市志,林益彰也是八位區長中,唯一戶籍在台中縣者。(東區代表會主席名字為林益章,是否為同一人,有待查證)

林益彰大女兒林富美,1931年次,靜宜英文專科學校畢業,曾任美國海軍供應處會計、婦聯會臺中市東區分會委員。36歲當選台中市議會第七屆市議員,連任四屆,1968-1990,共計5屆22年,直到第十一屆後才卸任,原為無黨籍,後來加入國民黨。

二子林秋江是體育選手,曾在第五屆台灣省運創下一百公尺11秒紀錄,該紀錄直到第十屆台灣省運才被師大大三短跑選手陳慧坤打破。

三子林英杰之女林孟眉,1963年次,嘉義大學企管博士,現任台中科大企管系副教授,前夫是曾任台中市副市長的陳大鈞。

林益彰的哥哥: 林益興,1897-1971 (台中市志人物誌,頁17-18)

林益興,明治三十年(1897)出生,今臺中市人,父親林清溪。益興幼時入公學校讀書,畢業後續在中學校修業2年。之後,任職霧峰公學校,並曾任彰化銀行書記、太平庄助役(主任秘書)、太平興產組合專務理事、臺灣青果株式會社監事、太平自動車株式會社董事長、太平信用組合常務理事等職。

昭和十二年(1937),益興任廈門生鮮食品商組合組合長、廈門青果公司董事長。之後曾任朝陽公司總經理、臺灣青果株式會社總經理、臺中縣青果運銷合作社經理。在同業公會組織方面,益興曾任臺灣青果同業組合聯合會評議員、臺中州青果同業組合代議員、太平庄協議會員。

益興主要的事業是青果貿易,對臺中香蕉輸出貢獻甚多,因業務需要常 赴大陸東北、天津、上海、南京等地視察。 民國三十五年(1946),益興擔任臺中市參議員,為市政發展建言。其問政主要有:一、應加強流行病預防措施,在各車站實施霍亂注射。二、設 立貧民醫院。三、請補助靖和醫院增加設備,有效矯治精神病患。四、應普 設路燈並充實公園設備。五、設立家畜市場及青果市場。六、注意本市奸商偷運米糧出口。七、建設局長及官員應多任用本省人擔任,以發揮在地人之 經驗。八、年滿7歲之兒童均需入國民學校就讀。九、應提昇本市市容之整潔。十、應提出振興工業方案,與銀行協調融資,促進經濟發展。十一、市營房屋應低價租予市民居住。十二、請設立冰廠以利民生保健,並設立樹薯粉工廠以佐糧食,設立鐵工廠以供應製造業所需。

民國六十年(1971)一月三十一日,益興逝世,享年75歲。

台中公園土地怎麼來的? 2017年紀錄

面積十公頃的台中公園用地部分為清朝時期為霧峰林家花園所在(平等街至市府路到公園路以北),林瑞騰曾築「瑞軒」於花園內,為騷人墨客聚會詠唱之處,櫟社也多次聚會於此,台中地區古史雜詠中曾賦詩:

林家舊苑拓公園。散策探幽認砲墩!
亭愛水心池日月。幾人知搠古淵源。

霧峰林家功於朝廷故得奉準建林剛憨祠於城內,有一說其祠約今合作大樓址,遽聞大正時期林家曾開設「合昌商會」於此。

明治三十六年 (1903) 三月八日 , 臺中廳決定遷建台中公園於大墩東北端的砲臺山 ,該地恰是原來城垣北邊 , 包括城外的沼澤、墳墓、以及零星房舍、還有城內的林家花園。在決定遷擴建之同時 , 地方仕紳亦配合募款將北門的樓上樓 (明遠樓) 遷移 , 在他們的推動下 , 闢園工作順利進行 , 從三月八日開始到十月廿八日舉行開園式 , 歷時七個多月。 當時除了由霧峰林家捐出名為「瑞軒」之私有花園為建地外,並結合台中省城之北門樓、原大墩街東北端的砲臺山(東大墩孤丘)為建地,其建築經費全由當地官民捐獻。

合作大樓在日治時期曾為日本警察訓練所(第一代武德殿),隔壁的光復國小於1920年設校至今,在蔣緯國將軍協助下,來自中國的宜寧中學於1951年在合作大樓現址復校,據傳蔣緯國與林家林鶴年先生有淵源,受限於土地面積不及一公頃,宜寧中學於1962年遷到復興路現址。1967年在台中市長張啟仲領導的中區合作社主導下,新建公園路端外圍十層樓、中央五樓,總戶數約400戶的店舖與住家,是為台中市當時最先進的商業大樓之一。

台中公園則於1903年創設,直到1950年前,台中公園東側皆為農業生產區,是為台中市區的外圍,以綠川為邊界。一百多歲的台中公園內部設施,包括大門、神社、產物館、北門城樓、更樓、砲台山等配置歷經百年多次調整,現況已經成為珍貴老樹及來自各地的文史資材存放區,頗具趣味。

image

 

PS: 林大全之後: 林秋江,可能與林益彰之後林秋江同名,有趣。

林秋江(1921-2001), 畢業於日本東京帝國大學醫學院,為外科醫師,太太是陳淑惠,為前台中縣第二任縣長陳水潭(1897-1956)之女,陳秋江大女兒林靜芸(1950年次)為知名整形醫師,知名醫師林芳郁之七。次子林于昉(1955年-),本身是牙醫師,安琪兒牙科診所負責人,也是一位收藏家,為秋惠文庫庫長,林于昉妻子陳安琪,為前中華民國陸軍二級上將、陸軍八軍團司令、臺灣警備總司令部總司令、國防部副部長陳守山上將之女。

林秋江,為林大全之子,日治時期生於台中,出身台中公館望族。中學就讀台中二中,畢業後赴日本,就讀松本高校。之後考取東京帝國大學醫學院,畢業後成為一名外科醫師,在台北執業。其母陳淑惠,為陳水潭之女,畢業於日本昭和女子大學家政系。林靜芸為長女,其兄林愷碩,其弟林于昉。

林于昉懷念林秋江醫師:

我的父親林秋江醫師,他這一生的成長、行醫經歷、幾乎走過全球大小國家,他對台灣土地深厚不變的感情,影響了我的成長,教導了我如何認識及愛自己出生長大的地方。父親生於大正10年(1921年),台中村上町(現大全街)一帶。大全街本為岱全街,周邊土地幾乎都是林家所有,靠的是曾祖父林岱全的精準眼光,經營布行、不動產租賃致富。而我的阿公林金城在大正初期到東京念書,可惜身體虛弱,30多歲就辭世了。也因為幼年失怙,父親很獨立很用功,小學入學前受教漢學,中學讀台中二中,有日本同學找他一起去內地考試(當時的內地就指日本),結果父親考上長野縣松本高校,同學失敗。畢業後,父親很爭氣,進了東京帝國大學醫學部,二戰結束才回到台灣。即使出生商賈,可是因為父母早逝、叔輩眾多,分產之後,弟妹仍全部在學,父親從日本回台就得擔起家長責任,生活也非外界想的那麼寬裕。父親先在台大醫院上班,戰後的台大醫院沿襲日本舊編制,儘管有東大醫師資格,也只能當醫局員(類似師仔)沒薪水,另得通車去基隆教課才有錢,後來北門附近的林本源醫院請他當院長,收入才增加。1955年,父親自己開業,從此一直到2001年發病時一直堅守著他的診所。父親生性樂觀,認為醫學是一門通往藝術的科學,尤其與病患的溝通更是重要,曾有遠嫁來台的一位德籍太太告訴父親:「每次想到今天要去看診,就覺得病好了一半了。」因為德籍太太最喜歡和父親聊天。父親雖然從小接受日本教育,可是語文能力很好,精通台、中、日、法、英、德多種語言,他會用台語讀報紙、法文寫日記、德文寫病歷,也曾應患者的要求用古漢音朗誦詩經《關睢篇》安撫病危的心情。他執著於學習新的事情,70歲開始用電腦寫文章、畫畫、開畫展出版了2本畫冊。當書蟲之餘,他尤其愛好美食,他認為台灣大江南北的美食是蔣介石帶到台灣最大的貢獻。父親很喜歡稱讚人家,曾經發生他跟母親去買房子,價錢已談好,父親卻不停稱讚、感謝對方賣這麼好的房子給他,結果預定簽約那天,對方後悔不賣了。1960~70年間,台灣有一批接受日本醫學校教育的醫生出走潮,時值退出聯合國、台日斷交等局勢不穩,正好日本很多鄉下地區缺乏醫師,於是這些受日本教育又有日本醫師執照的醫師大量移民日本,當時也有人來邀請父親赴日,可是他都婉拒了。因為父親對自己家鄉抱有深厚感情,他的固定病患縱然有政府高官、台灣世家,但更多的是市井小民,甚至一家五代全部是父親的病患。也曾經有有力人士想推薦父親去幫蔣宋美齡醫治她的皮膚病,不過父親卻婉拒了。我問他為什麼?他說「薦賢不薦醫」!意思就是醫療行為沒有包醫包治的保證。他不參與政治可是一生熱愛台灣寄望著台灣民主化,他形容台灣是一個 「noisy paradise」,雖然吵雜卻亂中有序。有生之年最後看到2000年的政黨輪替,我想政治上他大概也無憾了。我出國18年,在國外也算事業有成,可是他還是希望我回台灣貢獻。回國3年後父親就走了,發病到辭世大約2個多月,不過住院時頭腦清楚還能跟醫護人員開玩笑。那時我留在病房陪伴過夜,偶然之前鮮少跟父親同宿一房,除了當年父親帶年少的我去日本辦留學手續,在旅館同房數夜,才發現父親睡覺時鼾聲如雷,讓我不得好眠,甚至還跟母親抱怨:「妳怎麼可以忍受這種鼾音那麼久!」而看著父親病危入院,鼻子插著氧管,安祥無聲的睡著時,我突然了解父親生於日本大正時代, 成長於動亂的昭和,戰後回台灣,碰上228事件同僚受難、白色恐怖、國際時局動盪 , 但他仍努力根留台灣貢獻一生所學,他對出生地不變的熱愛也影響到我,看到他在病房安祥的呼吸著,我知道爸爸已經無所牽掛,要離開我們而去了。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台中公園 林益彰
    全站熱搜

    台中學研究進化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