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台中是年輕都會區,整個都會中心的形成始於1908年台灣西部鐵路的通車,台中火車站的出現,加上剛興建完成的台中公園,建構了大台中現代化都市的基本骨幹,至今已有百年的歷史,整個都會人口將近三百萬人,世界排名131。
以台中火車站出現的分隔年,在此之前的台中市舊市區早期名稱以東大墩為名,屬於地勢較高的耕作區。1887年清國政府在此興建台灣省城,勾勒了城門與城牆,也開展了省政府機構的初期建設,包括考棚與衙門等設施。這些遺址至今大多不可考,只留下些許結構物線索與鄉野故事。
台中市舊市區真正的發展要從日本人殖民統治開始啟動,1900年市區改正計劃創建了棋盤形日本人生活區,殖民統治機構,包括州廳、市役所、金融機構、圖書館、公園、自來水、寬廣道路、娛樂、商業、酒廠與糖廠等設施分別在20世紀初期在舊市區及周邊現身。最重要的當然就是台中火車站的出現。
台中火車站造就了舊市區超過八十年的繁榮,也見證了舊市區將近二十年的沒落,如今台鐵高架捷運化即將完工,以台中火車站為核心的舊市區將有機會找到新的春天: 百公頃的台灣樂活專區。
大戰略: 一個十年願景+四個桌腳戰略
願景: 打造百公頃舊市區為台灣新一代樂活專區
參與者共識: 舉辦兩百場以上溝通座談會,建立舊市區地主、業主與居民環境改造的共識,取得整體性與街廓層級發展策略,發現更新在造機會點。
大眾運輸為本: 以特定專用區為基盤,緊密結合火車捷運站、MRT與BRT新設車站區,以大眾運輸系統骨幹為舊市區未來發展最重要的基礎設施,重新改造道路動線系統,改以行人及自行車為活動主體,型塑樂活特區氛圍。
萬人停車場: 以台中火車站為核心區,利用人工地盤興建萬人停車空間與地下藝文展演空間,並打造新火車站廣場為超大型地標廣場,全面推行單車道系統,既有道路全面兩側全面徒步區化,營造舊城區獨特歷史與人文風格。
母雞帶小雞: 積極推動區域火車外環線(山手線)及內環線(精武五權),以舊市區及台灣大道為龍頭,打造大台中站站有特色亮點的區域性發展模式。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