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七年之癢

自認高明的柯文哲2014年12月上任台北市長,七年後的今天,2014到2021年,台北市人口總數少17.7萬人,12個行政區中有3個人口減少超過兩萬人,大安、信義及士林,其餘9個行政區也無法免於人口減少。

也就是說,台北市已經失去內部人口流動的內聚地帶,開發相對較慢的內湖、南港區,人口流失低於一萬人,算是失血較少的行政區。

其次,台北市本來還有一個行政區人口數大於30萬人,大安區31.3萬人,七年後的今天,所有行政區人口皆低於30萬人,大安區人口流失最明顯,從31.3萬人降到29.1萬人。

以此數據研判,大安區及信義區可能是社會住宅需求最高的地區。

image

20年陣痛期

如果以20年前人口數據為本,台北市20年來人口呈現流失現象,2001年到2021年,人口總數從264萬人變成252萬人,減少12.2萬人,期間雖然有爬升到270萬人,顯然是曇花一現。

12個行政區則呈現不規則變化,信義、大安、士林及萬華人口流失皆大於2萬人,內湖區則增加2.2萬人,文山及南港區人口也略有提升。由此可見,台北市外圍區20年來人口有流入現象,只是過去七年顯然沒有提供更大的動能,或者誘因,將人口留在台北市外圍區。

高房價顯然是一大挑戰,如果連外圍區也成為不可負擔區,台北居大不易,顯然會成為台北市人口持續流失的主因,預計2022年底台北市人口應該會低於250萬人,屆時桃園市人口量,假設航空城計畫真的順利推動,可能會超車台北市。

我們不禁要問: 台北市人口流失現象是市場自然反應,還是政策失靈導致?一個設施相對齊全的城市無法留住更多人口,對台灣而言是福,還是禍?當更多人口因為房價問題,被迫離開台北市,往桃園等外圍城市移動,緊湊城市(compact city)的理想是否距離更遠?台北市都市更新成果是創造更多高價房地產,還是創造吸引人口進駐的誘因?

當台北市長選擇社會住宅政策停看聽,這樣的首都市長還能令人期待甚麼?

image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台北市 人口政策
    全站熱搜

    台中學研究進化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