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難得,台灣有這種人,出身台灣,發達於紐約,卻毅然投入巨額資源於Washington DC設立GTI,他是黃文局,1949年生於台南,算是戰後台灣新生代。紐約法拉盛台灣會館2013年演講會這麼介紹他:  Victor Huang,台灣台南縣佳里人,台南一中和中興大學畢業,從事進出口批發生意,他觀察敏銳、經營得法、博學多聞,精通歷史,哲學,政治,經濟,是紐約少數非常成功跨國的殷商,他也是許多政治人物的智多星,足智多謀,長於策略.對於猶太人的成功有非常深刻的研究。

image

他在上報的專欄這麼形容自己:

image

在紐約經商超過40年。2016年結合台灣各界旅外人士在華府創辦「Global Taiwan Institute全球台灣研究中心」(GTI),他以身作則捐了兩千萬美金,是美國以台灣為研究核心、規模最大的智庫,尤其効法猶太人捍衛以色列的精神,從而影響美國外交。本系列則是作者首次分享自己紐約經商有成的「江湖撇步」,尤以管理大師彼得杜拉克的經商法則,和個人紐約商戰實務作一對照與記錄。

這樣的人用這種文字追悼好友李應元的逝世,不禁令人肅然起敬,偉大的台灣人。

李應元的悼文,不可以有一絲悲情。因為,他胸中只有滿滿的台灣願景。
 
他在自傳「人生驚嘆號!」說:「能爲理想奮鬥及獻身,是人生的一大樂事,我將以甘地的心情在適當時機現身,以無罪的心情坐牢,喚起更多民眾覺醒。」是他一生志願的最佳寫照。
 
他是無可救藥的樂觀主義者,堅信台灣有朝一日,一定會成為理想國度。也因為自信,樂觀,因此,永遠帶著招牌笑容,識者無不感到溫馨。
 
他的太太黃月桂說,星期六要去醫院檢驗,發現他已昏迷不醒。生前交待,不必悲傷,我一定會回來。我們不一定會看到他的身影,但是,一定感受得到他的輻射。
 
其實,他沒走,真的沒走,只是化為天空陽光,一如往常的笑容,照耀在他熱愛並奉獻出生命的台灣 !
 
他原來已收到台大聘書,但身為台獨聯盟副主席,回不了台灣。
 
為了配合台獨聯盟美國本部主席郭倍宏的決定,他先闖關回台,與情治人員鬥法 14 個月,終於在松江路的御書園三樓被捕,送進土城看守所。張燦鍙、王康陸、郭倍宏也陸續落網。這可能是土城看守所有史以來,最高學歷的政治犯,四個都是博士。
 
我拜託立委安排去探望四位老友,我一人面對他們,長桌左右各有錄音機,另有錄影機,氣氛緊張肅穆。
 
僅記得的對話是,獄中一切還好,他們都是提著腦袋搞革命的人,再惡劣的環境都能接受。最不能忍受的是張燦鍙洗澡時喜歡高歌,五音不全不說,旋律更令人不忍卒聼。
 
2001 年,我與賴義雄等人坐郵輪 Princess去波羅的海旅遊,想起立陶宛、愛沙尼亞、拉脫維亞三小國,為了脫離蘇聯,追求獨立,約 200 萬人,手牽手,拉出 675 公里長鏈,串連三國,舉世震驚。七個月後,立陶宛首先宣布獨立,蘇聯不久也承認他們為獨立國家。
 
2000 年,陳水扁因宋楚瑜脫黨參選,陳水扁才意外險勝。2004 年,連戰與宋楚瑜聯手競選,陳水扁連任機會渺茫。
 
我回台灣,在光復路巷子一咖啡廳與應元、月桂及林世嘉提到這 Idea,他們幾乎跳起來。應元隔天馬上去見獨盟主席黃昭堂,他立即雀躍志願當總幹事,並去找李登輝前總統,他也毫不遲疑願當總召。全台沈浸在興奮當中,只有總統陳水扁不支持,後來為了安排兩位總統合體,煞費周章。
 
為了落實,蔡同榮出力最大。我們考慮到錢、人、交通、安全等細節。尤其是天氣,如果下雨,所有努力全部泡湯。查詢過去記錄,二月 二十八日應該是晴天。可是,行動前二個多星期,真的坐立難安。
 
人的問題,最欠缺的是苗栗及屏東枋寮站,火車車票有限,開車怕塞車,送不到南部,必須分批。
 
後勤的水、厠所、醫療、維安等,也都很頭痛。
 
錢,是最困難找的。我只記得,我向最近過逝的國民黨的監委陳哲芳要了 100 萬,我請李應元的助理蘇金鳳隔天去拿。
 
原來計畫是 30 萬人就算成功,想不到,竟然超過 200 萬人站出來。不分藍綠、老少、男女,在 二月 二十八日下午 二點 二十八分,全部出動,場景極為壯觀。可見全台灣,除了極少數仍有「中國情懷」的人,沒有人不支持台灣獨立。
 
蘇煥智時任台南縣長,第一個彩排,非常成功,約 7 萬人參加。他的功勞,不能不記上一筆。
 
這龐大工程能夠順利完成,只有一句話,天佑台灣 !
 
2000 年陳水扁當選總統,李應元時任立法委員,他說有機會去當駐美副代表,大家都反對,因為降級。我說,民進黨人最缺的就是實務經驗,有這機會,還等何時?
 
他接受我的意見,欣然赴任,完全不在乎職等。不久,我回台灣碰到馬永成,要我轉告李應元,準備回台接外交部次長。
 
一天晚上,應元突然來電,說接到台灣指示,明天一早回台。我們在長榮航空貴賓室會面,駐紐約代表夏立言不知那來的風聲,竟也趕來。
 
應元幾天後回美,仍在長榮貴賓室見面,他說,不當外交部次長,改任行政院秘書長。後來才知道,是行政院長游錫堃的提拔,也因此,應元辭職參選台北市長,游院長很不能諒解。
 
2002 年,應元參選台北市長與馬英九對壘,馬英九當時日正當中,敗陣是意料中事。此仗,幾乎用盡我數十年累積的人情。
 
後來他與廖大林拼雲林縣長初選,廖打電話給我,請我不要揷手。如果那次應元出線,今天雲林縣的政治生態可能大不相同。
 
去年四月我去台大醫院見黃國俊最後一面,同時,應元也在台大醫院,由田郁文教授執刀,應元怕我擔憂,說是膽囊切除,我竟然因此沒去看他,留下遺憾。
 
他當泰國代表,業務、僑務、化療等,沈重的壓力,惡化他的病情,事實上癌細胞己感染到肝,因此,暴瘦十幾公斤,不得不提出辭呈。怕朋友憂心,又說是大腸桿菌感染才辭的。直到回台在機場的形象,大家才大吃一驚。事實上,他的身體己被癌細胞掏空,但是他不願讓國人看到他,一個在外打仗的鬥士,被撐扶的病態,堅持要走那一小段路,知者鼻酸。
 
他回台前,我與林重涵醫師安排了長庚的質子照射及台北醫院細胞療法的李冠德醫師等,但拖太久,延誤治療時機難以回天。
 
以上可知,他是客家硬頸的鬥士,體貼的長者,有創意的領導人。
 
百萬人牽手護台灣的活動,目的不只在替陳水扁助選連任,更重要的目的是,團結台灣所有族群,手牽手,心連心,對抗中國霸權,守護家園。
 
波羅的海三小國都能完成獨立目標,台灣人的夢想還會遠嗎?
 
應元兄,請繼續照耀我們,並作第一手的見證。
 
黃文局 敬悼(作者黃文局先生曾捐二仟萬美金在華府創立GTI(Global Taiwan Institute)智庫。)
 

國家認同與台灣人的認同,黃文局、8/1/2014

國家認同 

當今世界各國多是多元民族構成。教育在保留多元民族文化與凝聚國族意識,成為最重要的工具之一。

美國與加拿大的公民教育非常重視多元文化,以解決不同族群之間的衝突。

1948年,以色列建國,猶太人由世界156個國家與地區移民以色列,使用語言多達86種。以色列也是以教育融合各區域的差異,塑造猶太人的國家意識。   

與台灣最為類似的新加坡,最值得借鏡與學習。新加坡與台灣同為移民社會,但是比台灣更為複雜。

2008年的人口統計,華人佔75%,馬來人佔13.6%,印度人佔8.9%,其他歐亞人佔2.8%。

使用語言,2000年的統計是,英語23.0%,華語35%,中國方言23.8%,馬來語14.10%,泰米爾語3.2%,其他0.9%。

宗教方面是,佛道教51%,基督教14.6%,回教14.9%,印度教4%,其他宗教0.6%,無信仰14.8%。

1965年才建國的這種多元種族,多元宗教,多元語言的社會,如何凝聚共識,建立國家認同?

1966年,李光耀說﹕“我們必須從頭教育人民,重視共同的利益與集體的生存,並力圖發展”。因此,獨立之初的教育政策重點在於培養國家意識和緩和民族歧異。一方面維持族裔文化的多元性,一方面激發共同維護家園的熱誠。小一到小三的道德教科書以不同族群學生為主,穿著各民族傳統服飾,彼此手牽手顯示文化多元,種族和諧。小四到小六的封面則改以新加坡國旗為底,不同族群的學生卻全換上制服,顯示無論那一族群,大家都是新加坡的國民。

在潛移默化的教育過程中,形塑國家認同。大家都說他們是“新加坡民族”,沒有人說他們是“中國人”或是“華僑”,他們以“新加坡人”為榮,他們以新家坡國家為效忠對象。 

歷史脈絡清楚顯現,四百年來,台灣沒有明顯的“主體性”。好像海洋 , “隨波逐流”。有人形容台灣的民族性是,“見風轉舵”,沒有辦法掌握自己的命運。但是,經過四百年來的歷練,已經揉合數千年前就移民來的南島語系的“海洋移民”與1949年以來來台避戰的中國“內陸移民”,而成一種獨特的“台灣民族”。

台灣民族的性格包含“海洋民族”的“靈巧”,“內陸民族”的大塊“氣魄”,客家硬頸的“堅毅”。“台灣人民”已經漸漸形塑“台灣意識”,不再任人擺布。民智開化,意識提高,已能“見風使舵”,不再完全受大自然天侯的左右。

1987年7月15日,戒嚴解除,民主化與獨立自主的聲浪高漲。

1996年,舉行首次總統普選。

2014年3月18日的“太陽花學運”,清楚的訴求﹕自己的國家自己救。

2014年7月19日,蔡英文宣稱﹕隨著台灣的民主化,已建構了深厚的“台灣意識”。這個認同台灣,堅持獨立自主的價值,已經變成年輕世代的“天然成份”。

台灣人的認同 

本文的目的,在疏理台灣四百年來,台灣與世界各國互動的歷史,尋求台灣人認同的軌跡。台灣人歷經荷治、明鄭、清治、日治時期,都沒有形成明顯的“台灣意識”。但是原居民與外來的統治者,“我”與“他”的區分極為清楚。“我”的意識因“他”的入侵而突顯。不過,“我”的概念僅限於生活周遭的氏族,“我”的概念也因生活區域而分成多塊。

1949年後,隨著蔣介石在中國內戰失敗而大量移入台灣的人數大約有120萬人。蔣介石藉著高壓的統治與教育,媒體的貫輸洗腦,逐漸形成與中國大陸誓不兩立的“中國意識”。以“中國人”與“中國文化”為內涵。1987年戒嚴解除,“台灣意識”逐漸萌芽。爾後,台灣認同進一步深化。自認為是台灣人,以台灣為主體的認同,大幅提升。

縱使台灣有很多移民來自中國大陸,經過六十多年的區隔,“一代親、二代表、三代散了了”(台語),已經“公媽隨人拜”了。即使有些人秉持台灣與中國是“同文同種”的不正確的觀念,他們也不得不承認,兩岸人民的觀念與心態,完全不同。比美國與英國的差異更大。

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在2013年9~12月期間,進行了“台灣社會變遷基本調查第六期第四次調查計劃”,結果如下圖﹕

image

很明顯的,最近20年來(1992~2013),台灣人的認同直線上升,由1992年的23.7%,升到2013年的73.7%。而中國人的認同則直線下降,由1992年的23.4%降到2013年的1.1%。

TVBS在2013年10月24日至28日作一民調,結果顯示78%民眾表示自己是台灣人,20~29歲的年輕族群中更高達89%表示自己是台灣人。64%民眾傾向兩岸維持現狀,24%傾向獨立。這是歷次調查最高的記錄。多數民眾傾向認為台灣與大陸之間的關系屬於國際關系。

2014年7月9日,政大選舉研究的調查結果,認同台灣人的比例衝上自1992年

6月首次調查以來的歷史新高,達60.4%,認同自己是中國人的比例降至歷史新低,為3.5%傾向獨立的比例,更衝上自1994年12月首次調查以來的新高,達23.8%。

2014年4月2日,新台灣國策智庫公布的民調,台灣民眾自認是台灣人的有58.2%,自認為中國人的只有2.3%,自認為是台灣人也是中國人的有37%。如果一定要二選一,88.4%自認為台灣人,20到29歲的年輕人,更高達93%。

各家民調有些微差異,但趨勢是完全一致的。

可見,台灣人民“同舟共濟”的共識,已隨著時間的演化與客觀情勢的改變,逐日增強。

結 語

台灣在大航海時代之前,是世人所不知的“孤兒”。荷蘭人入治之後,台灣才與世界經貿體系掛鉤。歷經大清帝國212年的消極治理,又成“棄嬰”。

1895年改歸日本,台灣正式步入現代化。

1908年縱貫鐵路的開通,使人貨全台流通,是建設台灣的里程碑。1934年的日月潭水力發電廠的完成,更是台灣進入工業化的指標。

日本在1543年開使與西方接軌,累積200多年的“蘭學”(荷蘭的學問)基礎。300年後,1854年被美國逼迫開放門戶,與列強接軌,又接受“洋學”(西洋的學問)的洗禮。1868年,明治維新,脫亞入歐,師夷西洋,殖產興業。20多年後的1895年,即打敗亞洲第一大國清朝。過了10年,1905年,又擊跨歐洲新興勢力俄國,一舉成為亞洲第一強國,與西方列強並列。此時台灣割歸日本,台灣再次接受當時亞洲第一強國的統治,間接接受西方先進文明的改造。

1950年,美國為防阻台灣赤化,“軍援”與“經援”台灣,把台灣打造成一艘不沈的航空母艦,美國對台灣的經濟、文化、教育、技術等援助,使台灣由日治時期的“初級工業”社會,躍升到“高級工業”社會。

1980年,新竹科學園區的設立,更標示台灣進入“高科技”國家的行列。

世界經濟體系學家華勒斯坦(IMMANUEL WALLERSTEIN)說﹕史上影響世界經濟體系的只有三個國家,荷蘭、英國與美國。台灣有幸歷經當時最先進的兩個,國家荷蘭與美國的統治與援助。這是台灣人的福氣。

縱觀歷史,台灣真是“三生有幸”。

1624年,荷蘭統治台灣38年,台灣由部落氏族的漁獵社會,進步到一個初級的農業社會。

1895年,日本統治台灣50年,台灣由初級的農業社會,提升為一個高級的農業社會並步入初級的工業社會。

1950年,因為美國的援助,台灣由初級的工業社會,躍進成一個高級的工業社會,並步入高科技國家的行列。

海洋飄浮不定,有如世界局勢。台灣陸地堅定不移,有如島上居民共同維護這“生命共同體”諾亞方舟的信念。

隨著共同歷史記憶的累積,不管來台先後,共同保護家園,已成共識。

時間愈久,“台灣意識”愈強烈。時間,站在台灣這邊。 

島嶼天光

天祐台灣

陳耀昌推薦信: 台灣新興族群 陳耀昌

文局兄這本大作,在《上報》連載期間,讀起來好痛快,但是要寫序時,心頭好沉重,因為文局兄是當世奇人,是「猶太化台灣人」。 我和文局兄有許多機緣巧合。

第一,我們都是1949出生。

第二,我們不但都是台南人,而且都住在台南市西區友愛街。文局兄小時候,曾是家父光本醫院的「患者」。

第三,我在2012年,六十三歲之年出版了《福爾摩沙三族記》後,洋洋自得,自號「台灣最老的新銳作家」。卻不料,突然殺出文局兄,遙遙領先十年,我自然甘拜下風。

更讓我驚訝的是,他為文之快(幾乎每日一篇),風格之奇(生猛簡潔),深入了解猶太(自創品牌),閱歷既廣且深(真正行萬里路,讀萬卷書),台灣只此一家,無人可以取代。 「這是一本知識分子都要讀的書」 「這是一本大中小企業主都要讀的書」 「這是一本政治經營者都要讀的書」 我寫了這三句之後,竟然不知如何接下去是好。

這三句話確是由衷之言,但如此一來,就把讀者限制在三十歲以上的年齡層,或是人生勝利組了。但我知道,這絕不是文局兄的本意。 文局兄寫書的對象,其實是年輕人,他期待台灣下一代能像他或許多60~70年代的台灣人,不畏艱難,去海外闖蕩天下,以台灣人優秀資質再效法猶太人精神,在世界上發光發亮。

簡單地說,文局兄像是一位武功高強的異人,在笑傲江湖三十年後,寫下他的「武林秘笈」,目的不是向他同輩的掌門大哥或卓然成名的俠士英雄誇耀,而是衷心希望方拜師學藝完成,準備下山立功的年輕俠客,學得他的三招江湖行走秘訣。他期待這些新世代台灣人,在全球各地插上台灣旗幟,也期待台灣新世代在台灣建立與以色列東西輝映,領土雖小,影響力卻及於全世界的大國。這也說明了文局兄這幾年每次宴會,都要邀集老、中、青三代,互相傳承的美意。

我和文局兄有幸一在國外,一在國內,在過往五十年看到台灣如何一步一步走出殖民及威權統治時代,建立民主及法治政治。卻又看到台灣在經濟好轉,民主進步之後,陷入國際孤立的危境。而文局兄在紐約,視野廣闊,以及頻頻與猶太人交手,讓他體會到台灣人的缺點,以及研擬解決之方:

一、台灣人有了錢,在用錢方面卻遠遠不及猶太人。台灣人在社會公益格局之外,缺乏以財富去改變社會,影響世界的能力。

二、台灣人也注重下一代的教育,但卻淪於虎媽教育方式,主要是無聊的分數競爭。台灣人偏狹的學識視野,因此無法像猶太人,產生大量的諾貝爾獎。 所以文局兄這本書,強調猶太人的「撇步」,強調猶太人如何在流離失所的環境下去賺大錢。強調猶太人如何善用金錢去追求學識、視野,提升自己的格局及高度。更重要的是,強調猶太人如何善用金錢去教育下一代,形成大家族(如Rothschild),去追求學識,產生那麼多諾貝爾獎得主。強調猶太人如何善用金錢去產生對世界的影響(如在日俄戰爭中扮演乾坤大挪移的角色)。 而文局兄則是夫子之道。他向身邊猶太人學會賺錢,自猶太人學會如何充實自己,周遊列國。除了觀光,最重要的了解全球歷史與文化(才能寫出像這本書這樣的文章)。他希望台灣人有了錢,要能像猶太人一樣(例如索羅斯)去影響世界,而文局兄則以身作則創立了GTI。 總之,文局兄希望的,是希望台灣人這個新興民族能成為東方猶太人,像現在全球各地的猶太人一樣,以大視野,高格局去睥睨全世界,引領全世界。

總而言之,文局兄對台灣故鄉的期許,對台灣人同鄉的期許,是希望台灣成為這個地球的新興民族。猶太人的光芒,是歷經千年流浪與迫害,而在二十世紀中期之後才大放異彩的。與猶太人不同的是,台灣這個新興族群,則是歷經過去四百年的被壓榨與迫害,卻能慢慢融合了流浪來台的各路移民與台灣原住民,在幾乎被世界遺棄了五十年之後,卻卓然有成,在這幾年中大放異彩,成為世界注目的焦點。 猶太人這個古老民族,歷經千年流浪,終於在1945年建立了以色列。而台灣這個新興族群,在不知不覺建立的新興國家台灣,迄今則尚差最後一里路,未能完整被全世界所承認。

文局兄這本書,寫到最後,愈來愈有已經完成階段性任務,回顧生涯,不負此生的味道,而期許能交棒下一代,完成台灣立國的心願。 然而,近一、二年,我感覺到,我們台灣的年輕人,近年來雖然因僵化教育的鬆綁而創意十足,但相對之下,過去我們這一代努力耐操的基本功,卻似乎在退化中。希望是我的杞人憂天。

台灣的下一代,標誌是「創意」,與我們這一代的標誌是「努力」,所有不同,但愛台之心則一。由2014「太陽花運動」,可見台灣年輕一代之應變機智及優越活力。 我與文局兄,雖同齡同閭里,但其實結緣已是他赴美經商,事業有成,開始回台關心國是之後。本來兩人醫、商兩途,各自努力,卻因對台灣的關愛而成莫逆。

他喜歡我的「台灣多元族群」論述,也喜歡我以「小說化歷史」的筆法來定調台灣多元史觀。他訂購了好幾百本我的著作,四處贈送友人,推銷我的著作。後來竟因背負的書籍過重,導致他脊柱之傷,竟必須開刀。人生有此知己,真是我最大的福氣。而他貢獻所有積蓄於GTI之成立,則是台灣的福氣。願天佑台灣,讓台灣人成為世界矚目、重視、敬佩的新興國家。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台中學研究進化版 的頭像
    台中學研究進化版

    台中學研究中心

    台中學研究進化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