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立法院預算中心發現:

環保署統計,至今年6月底全台營運中105座垃圾掩埋場已有36座無剩餘容量,8座剩餘容量不到1000立方公尺將爆場;而總設計容量3691萬8602立方公尺掩埋場空間,也僅剩359萬6960立方公尺可使用,僅占原總設計容量的9.74%。

而至今年7月底止,全國24座營運中焚化廠,更有高達22座廠齡已經超過15年,其餘兩座廠齡也已達14年半,全國焚化廠營運廠齡都偏高,其中台北市內湖焚化廠廠齡已經30年,台北市木柵、新北市新店、樹林焚化廠也已逾27年。

但2019年2021年國內每年一般廢棄物生產量,卻逐年攀升,從981.24萬公噸、986.97萬公噸,到去年全年已達1004.91萬公噸;掩埋場掩埋量也從2018年的8.72萬公噸逐年增加,去年全年掩埋量已達24.71萬公噸。

進一步統計,國內一般廢棄物妥善處理率,在2014年之前都是百分百,但從2015年起逐年下修,至去年全年僅剩93.54%。立法院預算中心認為,國內環保設施效能提升措施應須強化

怎麼辦?

零廢棄很容易說,不容易做。政府之外,無數的民間單位與個體,只要有人不配合,只要有中介者持續在中間作梗,零廢棄時代就沒辦法到來。

緩保署做甚麼?

環保署表示,垃圾焚化廠焚化底渣轉製成再生粒料應用於公共工程,為推動循環經濟重要一環,國內每年由24座焚化廠所產生的焚化底渣量約85萬公噸,經由中央及地方攜手多年的努力,近年再利用比率達到95%,已連續兩年創新高,全年運用於公共工程比率也達到83%,主要用途為控制性低強度回填材料、水泥生料原料、基地填築及路基填築。

環保署強調,廢棄物是錯置的資源,環保署除持續推動焚化再生粒料產品多元化、優質化外,也期待工程單位未來在各項公共工程中持續提升焚化再生粒料使用比例,共同實現循環經濟的目標。

國內現行法規,主要以管理廢棄物的《廢棄物清理法》、《資源回收再利用法》為主,然而若要完成資源循環零廢棄的目標,就必須改變過往著重廢棄物末端的思維,從過去的廢棄物管理邁向資源循環,對此,環保署也在去年7月成立了資源循環辦公室,並於「再生資源回收促進委員會」加入跨部會推動計畫 。

為了檢驗成效,環署以增加資源生產力、降低人均物質消費量為績效評比,擬定四大推動策略,包括「綠色設計源頭減量」、「能資源化再利用」、「暢通循環網路」及「創新技術與制度」。資源循環辦公室並設定2020年為基礎年,期望透過策略推行,人均物質消費量可於2025年降至每人10.65公噸,2030年降至每人10.18公噸。

資源循環辦公室預計以2020年做為基礎年,將資源生產力與人均物質消費量作為未來的總體參考指標。圖片來源:擷取自資源循環零廢棄社會溝通會議簡報

根據廢棄物現況,資源循環辦公室按類別盤點出十個關鍵項目,再分別提出目前問題、因應措施與預期目標。以大眾最熟悉的塑膠用品為例,目前每年產出廢塑膠約101萬噸,卻僅有四成會回收再利用。

因此,辦公室從源頭設計著手進行減量,開發循環容器租賃設備、生產容易循環的塑膠產品、驅動塑膠循環再生等因應措施,預計在2030年將一次性塑膠包裝減少到20%。

雲林縣每天約產生320公噸垃圾,目前全台垃圾處理多採用焚化方式,過去雲林縣也同樣仰賴外運焚化處理,如今雲林縣環保局積極推動「轉廢為能」的環保策略,開創國內長期仰賴焚化處理垃圾的另一項新契機,即採用ZWS(零廢棄資源化系統),每天可處理約100噸垃圾,有效緩解垃圾處理壓力。

顯然,行政與立法部門對此議題還沒有深入溝通。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台中學研究進化版 的頭像
    台中學研究進化版

    台中學研究中心

    台中學研究進化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