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辛曉琪,1962年次,信仰伊斯蘭教,生於台中豐原,一個人在一個地方出生長大,那個地方是她的故鄉,也是兒時玩伴生活的地方,我們會因此而有認同嗎?

這是疑問句,尤其是在奇怪的台灣。

在一本辛曉琪2014年出版的書: 時間帶不走的天真,她的父親辛鳴皋(1921-2016),筆名「寒歌子」,曾出版《寒歌子詩集》等作品幫她寫了序言。

么女出生豐原合作新村,後搬遷到育樂新村(註記: 這是國民黨官員宿舍區辛鳴皋是黨工嗎?)

在娘的懷抱中喝奶水長大,聽老娘哼著旋律入睡。么女早念書,六歲就上一年級(1968)。在南陽國小讀書時,媽媽天天接送上下學,還幫著寫功課。從小培養琪學芭蕾舞、小提琴、鋼琴。豐原沒有名師,要坐車到台中學鋼琴。從小學一直學鋼琴沒有間斷,有很好的毅力。憑著自己努力,考上華岡藝術學校,在校三年以優異成績,經教育部甄試,直升中國文化大學音樂系。讀書時就不讓我與老娘操心,高中時就開始當家教,自給自足,從小節儉,有老娘的遺傳,跟老娘一樣會存錢理財。

琪從小對藝術很有天分,畫畫得不錯,書法寫得也好,尤其是音樂。大學畢業後,本來要去歐洲繼續深造音樂,唐老師都寫好推薦函,但命運如此,卻踏上了流行音樂的行列,我與老娘也支持。第一首歌〈寂寞的冬〉,讓我與老娘備感驕傲。

去美國旅遊,巧遇歌迷,對琪崇拜有加;到中國餐館吃飯,老闆免費請客,要求簽名拍照種種,這些都讓我與老娘萬般高興,才知道我們小女兒已不是昔日的小妞兒了。

在瀋陽買房子讓我與老伴落葉歸根安享晚年;幫我了了出書的心願。琪的孝心,讓我與老伴感動與欣慰

image

辛曉琪的台中歲月 1962-1976

1962年出生,今年61歲,豐原南陽國小,豐東國中畢業,1976年考上台北華岡藝校,1979年保送文化大學音樂系西樂組,換句話說,1962-1976年,14歲前的辛曉琪生活場域主要以台中豐原為主。上了大學後,生活場域就在台北,台中變成他鄉。

她的信仰跟多數豐原人不同,這點會影響她的土地認同嗎?地方出版的刊物迫不及待地想與她拉上關係,直接以在地豐原人稱呼她,人本來就有自由遷徙、信仰、認同的自由,有否土地認同有何意義?對豐原人而言,辛曉琪這個同鄉,又有何價值?

image

2009年辛曉琪這麼說:

「台中是個陌生又熟悉的城市。」儘管記憶已經逐漸模糊,辛曉琪說起往事,卻依舊感到溫暖。當年僅 5 歲的她,和父親大手拉小手逛街時,瞥見優雅的小提琴,誤以為是玩具,撒嬌買了回家,父母為他安排上課,開啟音樂生涯,隔年接觸鋼琴,無奈豐原找不到適合的老師,只好遠赴台中求伯樂指導,學習樂理和聲樂。

國中 3 年歲月裡,每周日是練琴日,母親總會牽著辛曉琪的手,從豐原搭客運到台中,約30分鐘車程後,還得步行數十分鐘,才能抵達老師家,雖耗掉半天的光陰,卻換來母女談天說地、漫步台中公園的足跡,讓她相當滿足。

辛曉琪說,和年長兄姊相差20歲,特別受人寵愛,小時候哥哥、姊姊老愛在家裡開派對,態度開明的爸媽,怕打擾兒女,就帶著年幼的她,到台中「南夜」夜總會聽歌星駐唱、背著她到電影院觀賞影片;體弱多病的她,偶爾感冒發高燒,母親多次憂心地帶著她直奔台中看病,讓她印象深刻,想起這段日子,皆蘊藏溫暖的家庭回憶。

藝人最怕沾染政治色彩、選邊站,以往台中市競選活動,辛曉琪低調避談意見,但為了全民的未來,去年在台中獻出珍貴政治處女秀,義無反顧返鄉助選,她情意相挺馬英九,到大里、台中競選晚會高唱「領悟」,不怕歌迷批評,「我不是偶像,成熟的人應該適時表達意見,況且支持的對象,符合大多數民意。那晚蕭萬長、江丙坤都到了現場,我覺得很榮幸。」

如今父母年邁,辛曉琪奔波各地表演,仍貼心為兩老在故鄉─瀋陽購屋,大哥則留守台中老家,過著清淡悠閒生活,一家人分居兩岸三地,心仍緊緊相繫。瀋陽家中菜園裡種著多樣青菜,一片綠意盎然,辛曉琪心情神清氣爽,腦海中浮現幼年住在台中的兒時記憶。辛曉琪說,家人關係很親密,所以每次返台,一定會抽空返回豐原老家一趟探望大哥,順便約台中歌迷相聚,雖暫無在此置產的計畫,但她稱讚「台中氣候宜人,空氣最為新鮮,大哥在家裡種了好多絕無農藥的有機蔬菜,漂亮新鮮,吃起來健康安心,這也是我退休後嚮往的生活。」

試問,

生活在瀋陽的伊斯蘭教徒有受到尊重嗎?這裡是伊斯蘭原鄉嗎?

辛曉琪說自己的父母來自瀋陽,這會影響她的土地認同嗎?她的父親如果是1949年來到台灣,是甚麼原因促成他來台灣?國共內戰嗎?身為戰敗方,他後來回到中國瀋陽定居的心情為何?假設他是2005年回到中國,1949年28歲來到台灣,2005年離開,中間有50多年台灣生活經驗,這是他成年後最重要的50年,台灣提供工作機會,養家糊口,這個他鄉又算甚麼?假設辛曉琪兄姊大她20歲,等於他們是在中國出生,跟隨父母來到台灣,以當時的時代背景,甚麼樣的階級人士可以攜家帶眷到台灣? 

辛曉琪回憶2011年去世的媽媽(1920-2011)時表示,媽媽歷經逃難,獨自帶著三個孩子,從東北老家逃到南方尋找爸爸,她一手把五個孩子拉拔長大,而且媽媽到了40歲才生下辛曉琪這個么女,爸媽、哥哥姐姐都特別疼她。(大哥大19歲,應該是1943年次,媽媽1953年生下另一個男生哥哥)

這不是質疑,這只是一連串的疑問句,人人不同,土地認同、社會認同到國家認同是一門永不止盡的功課,你我他只能繼續學習、適應、互相尊重。只是那一天到來,台灣與中國在不理性的思維下,發生戰爭,台灣生活經驗能換到甚麼嗎?

辛曉琪的私生活

辛曉琪在13歲那年(1975年)對又高又帥的大學生一見鍾情,2人相愛10年,就像是彼此的靈魂伴侶,她甚至為了對方放棄出國唸書的機會,經過愛情長跑他們攜手踏入禮堂,一切都是那麼幸福美好,婚後還一起度過一段甜蜜時光,辛曉琪總是會在去教鋼琴課前先準備好晚餐,讓老公下班就有熱騰騰的飯菜吃,而老公也一定會準時去接她下班,夫妻倆再一起回家。

然而才結婚1年多,男方就向她坦承「我不再愛妳了」,將愛情當成生活重心的辛曉琪世界從此崩塌,當時她正面臨事業低潮,又碰上愛人的背叛,這些將她徹底擊落到谷底,動了輕生念頭,她天天以淚洗面,還花了半年時間試圖挽回,直到最後才終於認清「他不會回來了」,為了走出情傷,她開始學習開車、英文、寫日記,靠著自己的力量站起來,多年後她成為歌手,唱紅了李宗盛為她打造的《領悟》(1994年,32歲),人生從此翻轉。

1999年,37歲的辛曉琪與小15歲歌迷陷入熱戀,本以為終於找到真愛,卻在交往3年後發現,小男友劈腿了,她又再一次遭到背叛,2次跌倒讓她看透了愛情,辛曉琪的朋友林可曾說:「她開始了解,大概男人是什麼德性了,覺得談戀愛就好」。

幾年前她再度愛上小自己20歲的粉絲,男友還曾對她說道:「如果妳老得走不動了,我會幫妳推輪椅。」她也將過去情傷轉化成力量,「婚姻的挫折讓我把《領悟》唱到悲痛的極致,卻也讓我具有力量,用聲音來傳遞愛、療癒受傷的心。原來,從這裡失去的,一定會再從另一個地方得到。」

小結

在地台中人,到底是甚麼?可以做甚麼? 台中的城市自明性,何去何從?台中人在意嗎?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土地認同 城市自明性
    全站熱搜

    台中學研究進化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