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這位近日被找到清華大學畢業典禮演講的香港人太太,與台灣有何關係?

網路上這寫著,林青霞父親林維良(1919-2006)出生於山東萊陽,1948年隨國民黨部隊撤往台灣。林維良幼時接受私塾教育,畢業於北平醫學院(?);抗日時期,林維良懷抱一腔報國之志,毅然從戎,成為中華民國國民革命軍中的下士軍醫。幾年後,林維良認識同在軍隊後勤處製作被服的山東老鄉麻蘭英。母親麻蘭英是山東青島姑娘,身材高大、相貌秀美、性格豪爽。後勤處長非常欣賞林維良,從中牽紅線促成了他們的姻緣。父母結婚後,生下大姊林莉(1948年次),可是此時國軍開始大撤退,只好將林莉交給林維良的弟弟扶養,跟隨部隊匆匆遷台灣,一別30多年,直到1987年,林維良夫婦幾經輾轉,才找到早已為人母的林莉。

1. 疑問句? 抗日時期,林維良應該20歲上下,1912年成立的北京醫學專科學校也在1937年跟著遷到西安,林維良時年18歲,他在那裏入學的?在那裏畢業的?畢業後從軍,還是沒畢業就從軍?

這些事情,過去台灣社會很少討論,畢竟戰爭時期,兵荒馬亂,能夠生存下來已是幸運,何來學歷與資歷之言?只是,這些人來到台灣,我們也無從驗證他們的學歷與經歷,只能照單全收,甚至讓這些人具備特殊身分,融入台灣社會。

1980年林維良探班26歲林青霞

No photo description available.

林青霞呢?

林青霞1954年出生於台北縣三重鎮,這時候的林維良35歲,旋即移居嘉義縣大林鎮的眷村「社團新村」。她在家中排行老三,有一姐(林莉)、一兄(林成森)、一妹(林麗霞),姐姐自幼寄養於大陸的叔叔家。

另一說法,林維良夫婦起初落腳在臺北縣三重鎮,生下一子林成森,又生下林青霞,因為已經退役,移居嘉義縣大林鎮的眷村「社團新村」。林維良在眷村開了一間小診所,麻蘭英則在家中接做女紅,補貼家用,後林麗霞出生。林青霞幼時眷村的房子是臨時性建築,一幢幢地排著,規格全都一樣:一家只有一間臥室加一間廚房,全村共用一口井,一家五口擠在一張床上。

看懂了嗎?

林維良1948年來台灣,早1949年前一年,理由為何,沒有具體交代。來到台灣29歲的他,後來從軍中除役,自己做起診所生意,既然如此,怎麼又會搬到大林鎮眷村的故事?

其次,林青霞出生於三重,後念過大林鎮社團國小(1958年成立社團分校,1959年才正式成立的小學,林青霞應該是1960年左右入學,等於第二屆畢業生?),小時候在大林鎮長大,國中又回到三重,入學三重國中,高中就讀金陵女中,等於12歲後,1966年左右就在台北生活。林維良是回到三重開診所嗎?還是另有職業?這時候的他已經具備醫師資格,還是另有其他身分?

來到台灣的中國人,各個宣稱國破家亡、篳路藍縷,收容這些難民的台灣人及台灣社會難道不應該問一下這些人,台灣對你們好嗎?你們逃亡的時候,台灣收容你們,你們佔據街頭、眷村、營房的時候,台灣人選擇無條件地容忍共存。

當台灣社會多數人還在農村打拼、創造糧食安全的時候,你們多數領著號稱微薄的軍公教福利,殊不知,幾年後少數的你們買東買西,買永康街,買著買著卻晉身貴族,開始對台灣人說三道四,電視節目開始說國語,打壓台語文化,那時候的台灣人,只能透過鄉土文學點燃微微的憤怒。龍應台之流假借著高人一等的文字,拉著我們往大江大海、中華民國頌、龍的傳人靠齊,卻無人知曉台灣歷史文化的美麗與哀愁。

林青霞之流憑甚麼?

那些人系列: 林青霞是台灣人嗎?

網路上又說,1972年,林青霞18歲,大學聯考落榜的她在西門町遇上星探楊琦,經由他的介紹參加了宋存壽、郁正春導演的新片《窗外》的試鏡,獲選為第一主角江雁容的演員。從此踏上演藝生涯,憑藉的,應該就是她的姿色。

1994年跟香港人結婚移居香港,這時候的林青霞40歲,演藝生涯22年。

我們不禁好奇,一個在台灣擁有40年生活經驗的人,在台灣出生長大就業,她對台灣有何印象?有何連結?

同樣的,林維良29歲來到台灣,87歲過世,等於有58年台灣生活經驗,剛好大於他在中國的生活經驗一倍。

我們更好奇,一位軍醫來到台灣南部眷村開診所,又搬到三重生活,這樣的南北台灣生活經驗,深刻嗎?台灣有提供他甚麼養分嗎?

時代的悲劇讓很多家庭破散,中國人如此,台灣社會又何嘗不是?

過去的主流意識只能討論1949年來台人士的大江大海,對台灣人被殖民統治50年的壓抑身分少有認知與討論,也因此影響了戰後台灣出生長大的台灣人與外省二三代,戰後嬰兒潮世代的台灣人對台灣社會陌生,對中國歷史地理的理解又充滿鄉愿與無知,身在台灣閱讀中國,無視周遭環境的細節與斷層。

到了今天,我們還是要問,林青霞之流是台灣人嗎? (以上資料來自維基百科的解讀)

林青霞2020年自己的回憶!

林青霞說,拍完第一部電影《窗外》,我們舉家從台北縣三重市搬到台北市永康街,一住八年,這八年是我電影生涯最輝煌、最燦爛和最忙碌的日子,也是台灣文藝片最盛行的時期。

九歲時搬到台北縣三重市淡水河邊(1963年?果真如此,維基百科寫的根本不對,應該也沒有人關心吧,多數人還是認為她在大林鎮念完國小才北上,果真如此,她應該只在大林鎮住過三年左右,1960-1963年)。

中興橋離我們家很近,那時最開心的是大人帶我們坐着三輪車,經過中興橋到台北吃小美冰淇淋。高中讀新莊金陵女中(1969-1972年),放學總是跟着住在台北的同學一起搭公共汽車,過中興橋吃台北小吃店的甜不辣配白蘿葡,上面澆點辣椒醤,那滾燙甜辣之味至今記得。高中時期,幾乎每個週末都跟同學到台北西門町逛街、看電影,我們穿着七十年代流行的喇叭褲、迷你裙、大領子襯衫和長到腳踝的迷地裙,走在西門町街頭不知有多神氣。我就是在高中畢業前後那段時間,在西門町被人在街上找去拍電影的。

從一九七二年到一九八四年我都在台北拍戲,這十二年共拍了六、七十部電影,台北火車站對面的廣告牌經常有我的刊板,我讀高中時期流連無數次的西門町電影街,也掛滿了我的電影招牌。我人生的轉變比夢還像夢,回首往事,人世間的緣份是多麼微妙而不可預測。( 1979年年底,林青霞曾經離開電影圈,在美國待了一年半。1982年回香港)

1984年後大部份時間都在香港拍戲,偶爾回到台北拍幾部片。1994年嫁入香港,結婚至今二十五年,我魂牽夢縈的地方還是台北。這次回到永康街,才知道夢裏徘徊的地方,我進不去的地方,就在永康公園對面六巷x號的四樓。

1975年林青霞以《八百壯士》,奪得了亞太影展最佳女主角;1990年則以《滾滾紅塵》一片贏得金馬獎最佳女主角。2011年出版第一本散文創作《窗裏窗外》;2014年出版第二本散文創作《雲去雲來》;2020年出版第三本散文創作《鏡前鏡後》。

那些人系列: 林青霞是台灣人嗎?

大時代真的令人驚艷,拍一部電影就可以入住永康街,大時代的潮起潮落,台灣人真的看不懂!

 

大林鎮社團新村

社團新村,於1957年(民國46年)興建,為空軍與陸軍的軍眷住宅。位於嘉義縣大林鎮三角里,由婦聯會第一期捐款建造,約有200戶。

此村離嘉義大林鎮鬧區約6公里,附近幾乎都為農田,雖然地處偏遠,但社團新村菁英輩出,像是影星林青霞、徐乃麟、張艾嘉就是生活於此村。影劇《再見,忠貞二村》也於此村取景拍攝。

2003年(民國92年)在國防部眷村都更政策下,社團新村全村遷移至嘉義市精忠新城,荒廢一段時間後便拆除。

飛行場の測候所: 大林飛行場之社團新村超潛入

原址在太平洋戰爭期間被興建成日本海軍大林飛行場,戰後為國民政府接收。

那些人系列: 林青霞是台灣人嗎?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台中學研究進化版 的頭像
    台中學研究進化版

    台中學研究中心

    台中學研究進化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