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2024年底新聞這麼形容:

台中市政會議昨通過市府先行墊付案,針對中央補助中捷紅線(崇德豐原線)可行性評估經費59%、分2年共1170萬元,送市議會審議,最快明年初啟動可行性評估。

1. 盧秀燕說,綠線通車、藍線開工可望形成捷運十字軸,接下來須有路網,但一條捷運,地方要負擔約1000億元,中央流程來來回回,她的任期還有2年,承諾會將前置行政程序盡量跑完並籌編經費,讓未來市長好接棒蓋捷運,加速路網成形。

北台中迅速發展,北屯、豐原、潭子人口近58萬,初步規畫紅線可服務前往中友百貨、一中商圈、崇德商圈、十四期重劃區、漢神洲際購物中心、洲際棒球場等人潮熱點的民眾,甚至到台體大、台中科技大學、新民高中、崇德國中等校、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等,啟動紅線評估規畫,對原縣區避免邊緣化,意義重大。

2. 立法院副院長江啟臣指出,他多次邀交通部共商「紅線」事宜,初步規畫以高架式從一中商圈崇德路與三民路開始,沿線經崇德商圈、十四期重劃區與洲際棒球場,在豐原大道與中環豐科路廊交會,全長約11.8公里。依市府規畫,主線將連接至台中巨蛋,他建議更延伸到亞大豐原醫院,加大效益。

3. 議員蕭隆澤說,豐原到北屯鐵路高架捷運化已通車,建議紅線評估納入這一段;議員張瀞芬說,財劃法修法後,地方自有財源增加,盼早日動工。議員陳俞融說,紅線串聯重要商圈、醫療及運動場館,值得肯定,但提醒把重點放在加速推動藍線開工、改善綠線營運效益。

4. 葉昭甫說明,台中目前共5條捷運,綠線已通車,目前大坑延伸線綜合規畫;藍線進到設計階段,預計明年動工;機場捷運橘線7月獲交通部審查通過可行性評估,現在轉送行政院審議;第4條紫線,會與綠線呈環狀,交通部審議中。

台中第五條捷運、中捷紅線(崇德豐原線)路線示意圖。圖/台中市交通局提供 趙容萱

2025年2月底新聞繼續加碼演出:

捷運工程局長蘇瑞文表示,中捷紅線規劃依據交通部核備的《台中地區大眾捷運系統整體路網評估計畫報告》,採高架設計,全長約11.8公里,沿線途經崇德路、承德路、豐原大道一段及中正路等主要幹道,並預計設置8座高架車站,串聯一中商圈、崇德商圈、漢神洲際購物中心、潭雅神綠園道等重要商圈與生活廊道,強化北台中地區的交通運輸效能,提升城市發展動能。

蘇局長進一步說明,市府捷運發展願景將從現有的綠線出發,與藍線交會形成「十字路網」,再透過橘線(機場捷運)建構雙十字軸線,並輔以紫線環狀捷運,擴大捷運服務範圍,進一步提升大台中都會區的交通便捷性。此次催生中捷紅線,將使捷運路網更臻完善,實現「捷運台中、富強城市」的發展目標,打造更安全、舒適、永續的公共運輸環境。

這是胡扯?還是交通專業的迷思?一條連結市中心與豐原大道的捷運線,如何富強台中?蘇局長對台中熟嗎?北崇德路人口集中嗎?北崇德沿途是住工商集中區嗎?還是綠油油的農業區?捷運路線跟土地使用脫鉤處理,只提出片段商圈名稱,將人潮帶到豐原大道做甚麼?搭UBER到豐原火車站嗎?

圖1:中捷紅線(崇德豐原線)示意圖_0

顯然,這是一條莫名其妙、充滿算計、不會實現的捷運路線。

台中捷運紅線: 沒有準備的台中市政府?

台中捷運紅線: 沒有準備的台中市政府?

理由很簡單: 與台鐵高架車站競合太高。

台中市政府可能忘了: 臺中都會區鐵路高架捷運化計畫(簡稱臺中鐵路高架捷運化、山線高架捷運化,前身為「臺中市區鐵路地下化工程」),將豐原至大慶間21.7公里的地面鐵路,改建為高架鐵路,總計設有十座高架車站,包括豐原、栗林、潭子、頭家厝、松竹、太原、精武、臺中、五權以及大慶。

這條"紅"線直接通到新烏日高鐵站,沿途還與綠線松竹站大慶站及藍線台中火車站連通,未來更可以透過大慶站及大坑站與大屯區捷運紫線對接。

這才是捷運紅線的前身,10個車站,沿途全部是人口集中區,缺的是第三軌道,補上了,就是捷運紅線啊.

0元與403億…台中2鐵路高架化案補助天差地遠| 鐵路立體化爭議| 要聞| 聯合新聞網

更重要的,這條紅線也是大台中鐵路環線重要一環,直接將后里大甲清水等山線與海線外圍區與市區連結,以軌道串連大台中各地。

已經有的被忽略,卻提出一條看的到吃不到的新路線,說真的,司馬昭之心,令人質疑背後的動機。

務實版紅線? 高手在人間

民間夢幻版的考量反而比較周詳,高手在民間,連結南屯與豐原的作法,才能創造核心區的價值,這條路線彌補南屯工業區大眾運輸路網的不足,將台中產業集中區與新舊市區連結,可謂神來之筆。

台中捷運紅線: 沒有準備的台中市政府?

捷運當然可以就既有發展區及未來發展區進行適度整併與誘導,前提是,兩者作業應該先行啟動,否則空有路線,看似經過繁榮區,沿途卻經過農業區及未登記工廠集中區(非計劃性活動區),除非啟動大規模變更案,否則根本無法收尾,遑論可行性。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台中學研究進化版 的頭像
    台中學研究進化版

    台中學研究中心

    台中學研究進化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