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彰化康原老師,真的讓彰化文學地景活了起來,生動多了。原來只是彰化舊城區的都市服務建設計畫,在康老師的指引下,60公頃的彰化舊城區不但在圖面上跑出來,東西南北門雖然已不見蹤跡,東西南北大街已經變成中華路、中正路,但是彰化孔廟的地景空間硬是在他指引下,跑出一個賴和文學詩道,彰化文學作品將有機會在彰化舊市區讓來往過客細細品味,這就是彰化的現代賴和: 康原。

聽到康老師已經將邱家洪列入彰化文學家之林,邱前台中市代市長就這樣被康老師連結到彰化扇形車庫、國民黨彰化各地民眾服務中心、二林、大城、二水等鄉鎮突然變的生動起來。這下子我開始緊張了,台中人還沒動手,彰化人就先動起來了。

在打造亮麗人生一書中,邱家洪這麼自我介紹自己四階段的人生。

第一階段(1933-1960)乃流浪到台北,備嚐失學、失業的苦楚,只得回鄉,做少年鐵路工人,但又不願一隻活活馬被綁在死樹頭,乃再北上尋夢,巧任報社特約記者,結婚後,被徵召入伍到金門戰地,是「恨命英怨天」的生涯。

第二階段(1960-1975)因緣際會「吃黨飯」十五年,擔任國民黨基層黨工,每日勞碌奔波、周旋民間,因是第一線與民眾及地方派系近身接觸,使他對台灣地方政壇見多識廣、閱歷豐富,對他而言,民眾服務站的歷練,無異是一所「公費的社會大學」。

第三階段(1975-1993)是轉職政界、流落江湖、宦海浮沉十八年的公務員生涯,歷任省政府秘書、台中市社會局長、台中市政府主任秘書,是他一生的黃金歲月。

第四階段(1993起)自公職退休,無官一身輕,「回到心織筆耕的原路上」,有如脫韁野馬,馳騁文學園地,自在快意,十餘年間寫下九本著作,尤其新大河小說《台灣大風雲》二百三十萬字一氣呵成,是台灣自1940-2000年一甲子的歷史見證,獲巫永福文學獎,文壇刮目相看。

這位看盡台中暗房政治的文學作家,即使住在大坑,也難逃被彰化徵召的命運,真是彰化大喜事,台中緊張日。

走文至此,台中人有想到在各地公園醞釀文學步道嗎? 讓我們的學子在公園散步遊玩的時候,有心怡的作家長期陪伴。多好!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台中學研究進化版 的頭像
    台中學研究進化版

    台中學研究中心

    台中學研究進化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