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今年碰上世界疫情,糧食安全自然成為重要課題。媒體上有這樣的報導:

農糧署副署長莊老達接受媒體聯訪時指出,目前全台每年內需食用糙米120萬公噸,台灣全年稻米產量約140萬到150萬公噸,另外目前庫存稻穀約80幾萬公噸,比安全庫存量30萬公噸(3個月食用量)高出許多。 標售出口跟庫存量相關,庫存是為了確保糧食安全,不希望稻穀放到壞所以會釋出,去年標售出口13萬公噸左右,今年已經稻米標售3萬公噸,並預計可增至20萬公噸,雖然不是因為疫情發展而增加的,但國際若有需求,價格會較好。

目前台灣每年進口小麥100萬到120萬公噸,自產的量對比進口量比例非常微小,萬一疫情嚴重到都沒有小麥可輸入時,全民不用擔心,糙米合計年產量加上庫存量約計230萬公噸,足以供給原本吃小麥者改吃米食,可吃1年,民眾也要理解,萬一武漢肺炎(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疫情嚴峻,無法像平常一樣吃麵麥。

如何解讀這樣的數據?

1. 台灣稻米內需足夠,小麥內需幾乎全靠進口。單就糧食安全角度,稻米糧食安全無虞。

2. 台灣幾乎不產小麥,每年花費近百億元進口上百萬公噸小麥,交由20家左右麵粉廠加工製成接近80多萬公噸麵粉,約4億多包22公斤麵粉,兩者價差應該只在20-30億元之間,利潤範圍並不高。但是麵粉廠產出的麵粉卻引動麵店、麵包店、各類餐廳數百億元消費商機。產業規模相當驚人。

3. 單就國人主食變化,麵粉已經快超越稻米成為主食來源,這代表台灣糧食依賴性正在提高。

 

2015年9月16日新聞:

公平會今天審查37家業者申請延展「聯合採購合船進口小麥期限」一案,決議展延期限五年,許可期限到109年9月30日為止。

公平會指出,37家業者的「合船採購小麥」屬於聯合行為,透過「散裝合船」方式進口小麥具有顯著的規模經濟,是一般個別事業單獨進口難達到的,國內進口業者眾多市場競爭激烈,透過「聯合採購」所節省的成本可提供較穩定供應量,並反映在產品售價上,相關經濟效益能夠由上游擴散到中、下游,而且有助進口原料的供應與品質。公平會指出,基於整體經濟以及公共利益,准許的業者延展期限五年。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台中學研究進化版 的頭像
    台中學研究進化版

    台中學研究中心

    台中學研究進化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