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整體計畫與個人期待
台灣每塊土地都有計畫屬性,也就是說,每塊土地可以做甚麼使用,其實早有定見,至少從政府面。
然而,從地主的角度,土地是私有財,每個人對自己的土地有不同想法,甚至有些人堅持要的是: 改變現況,無視計畫,全力加值。
怎麼辦? 政府有計畫,地主也有計畫,有集合、也有衝突。
國土利用監測預警: 覆蓋物判讀、利用變遷、變異點查核、違規利用降低
台灣島面積固定,多數地區為坡地及山區,可利用土地其實相當有限。在此限制下,我們的計劃體系針對可發展土地有一定數量及區位的管控,以利自然歸自然,減少人為干擾與破壞。
這是理想。也依賴正確資料的判讀與蒐集。
當我們在坡地及山區開闢產業道路、跨越性道路時,我們就很難避免犯罪、違規的發生。
這是現實。
透過國土利用監測,衛星影像判讀,我們可以清楚看到各種土地利用覆蓋率,加上時間軸線,還可以得知變遷方向。更重要的透過即時性資料判讀,我們還可以找出變異點,透過進一步判讀,我們還可以找到可能的不當使用、違規使用,甚至大辣辣的非法使用,得到早期預警early warning資訊。
然後呢?接下來就是通報系統的建立,有了預警,有了現場查核確認,接下來就是下一階段的研判: 違規程度,改善方式定奪。
回到原點,我們建立了早期預警通報系統,目的當然就是為了去除不當使用,改善環境,使其回歸計畫本質。
但是,如果問題是出在計畫不當呢?誰來調整計畫?由使用者申請,還是有政府規劃單位主動為之?
查核義工機制
如果可以透過認證機制,線上教學使其取得查核證書,進而建立一套健康、可以傳承、可以升級的監測、通報、改善系統,何樂而不為呢?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