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在台灣計畫體系,其實政府有準備工業生產用地,都市計畫區內住工商三大類分區之一就是工業區土地,加總起來全台灣至少畫設了兩萬多公頃。
夠嗎?有些工業區土地長期處於閒置狀態,區內公設尚未開闢。
不夠嗎? 兩萬多公頃顯然不夠。都市計畫區內還有十萬公頃農業區土地啊,耶,太貴。
都市計畫區不夠,那就往非都土地前進。算一下,非都丁種建築用地也有上萬公頃。
還是不夠。那就變更吧。
首先,甚麼樣的非都土地適合轉化為工業用地?農牧用地?林業用地?可建築用地?
我猜答案很清楚,只是大家不願意明講,重劃過的農地其實最適合拿來轉作產業用地,或者說,直接違規使用。
這是一個轉化農地為產業用地的案例。
試問,20幾公頃農地轉化有何價值?真的是促進經濟發展嗎?還是其本質應該是區域環境整頓,次要功能才是提供產業用地?
展望?
原本範圍比較大,說到改變現況,有些地主與業主選擇不參與,導致範圍縮小,避東避西,產業用地規模受限,環境整頓企圖也打折。
這樣的產業園區本來可以成為政府應作為,瞬間變成可作為打折品。
可惜。
文章標籤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