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所課程有人對台中城市形象與品牌建構如何納入河川有些許期許,個人對此議題有初淺想法。
先簡要回應,對話一下。
台灣島地形特殊,雖然有大甲溪、濁水溪等大面積河川流域,卻因為用水需求必須在上游築起水壩,儲存用水兼水力發電,導致中下游河川其實季節間流水量落差很大,沒有水的河川如何建立品牌確實是一大難題。
1. 台中有限的經驗: 綠川整治創造的河川品牌
台中市水利局並與擅長品牌設計及產業創新的嶺東科技大學許哲瑜、郭中元老師進行工程與設計的跨域整合合作,共同打造臺灣第一個擁有「註冊商標」的水岸品牌,並透過策劃「川游不息」展覽將中區人文、藝術、生活重新詮釋,喚醒台中舊城地方創生的信心與能量。
當時綠川紀念啤酒當然銷量還不錯。
這是前水利局長周廷彰紀錄的觀點,大家可以參考看看。
2. 其次,都市形象與河川連結。
巴黎塞納河左岸、倫敦泰晤士河、紐約哈德遜河、京都鴨江、首爾清溪川、上海黃浦江畔、台北淡水河、高雄愛河、台南運河、新竹護城河、這些是普遍性印象,只是,這樣的連結是否就是建立河川品牌的重要門檻,還是另有更重要的元素。
當然有些河川遠大於單一都市,中國的長江與黃和,印度的恆河,美國的密西西比河及科羅拉多河,德國的萊茵河等。
河流的生命遠比都市還久遠,換句話說,河流的存在早於都市起源,也與都市起源有密切關係,例如河港城市。河川不只是河川,也是運輸廊道,上下游物資交流的彙集區通常會形成市集,也就是都市的前身。河川品牌顯然與該河川的運輸演變有直接關聯性。
3. 回到台中母河,大甲溪,台中古文明孕育場所,筏子溪,河川流域灌溉土地,良田阡陌,從農業文明到近代工商社會,品牌其實需要認同,認同來自認識,認識才有感情,有感情才能連結。
所以面對河川品牌,台中人也要嚴肅地自問: 我們與河川的距離有多遠,有多近,遠近之間,或許就是品牌能否存在的關鍵字: 靠得愈近,希望愈大。
只是靠太近了,看見汙染、聞到臭味、堤防一直加高,河川台中如何自處?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