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捷運社會26年的台灣

從台北市1996年捷運通車至今,台灣社會已有26年捷運規劃、興建、營運經驗,照理說,整個系統運作應該相當健全,包括捷運產業是否進入國產,還是繼續依賴外國系統等。實務上呢?各個都市依然在瞎子摸象中前進,有捷運的都市希望多幾條,沒捷運的都市希望第一條盡快上線,各忙各的。

1988年公布的大眾捷運法第一條明列: 為加強都市運輸效能,改善生活環境,促進大眾捷運系統健全發展,以增進公共福利,條文中清楚列出捷運系統種類,規劃、建設、營運、監督、安全等要項。

image

高雄捷運造價

高雄紅、橘線42.7公里,設置38個車站,含三個機廠站, 總造價1,839.63億元,平均每公里造價42.47 億元,環狀輕軌每公里6.53億元。

新北市捷運造價:捷運工程局一2020年專案報告

台北捷運系統環狀線第一階段路線,全長15.4公里,14車站,沿線經過新北市新店區、中和區、板橋區及新莊區,本路線建設總經費約 699.73 億元,新北市政府負擔 485.14 億元,2020年1月31日正式通車。(每公里造價45.4億元)

-臺北都會區大眾捷運系統萬大-中和-樹林線第一期工程,全長約9.5公里(含機廠支線約 700 公尺),共設9座地下車站及1座機廠,沿線經過新北市永和區及中和區,共5.7公里,路線建設總經費約741.78億元,新北市政府負擔 296.08 億元,預定完工年期為2025年12月。(每公里造價78億元)

-淡海輕軌運輸系統 整體路網總長度共為13.99公里,共設20座候車站以及1座機廠,沿線經過淡水區,總工程計畫經費約153.06 億元,新北市負擔 65.4 億元,第一期路網綠山線(V01-V11)於2018年12月24日通車,藍海線(V26-V28)2020年11月15日通車,第二期路網預定完工年期為2024年。(每公里造價10.9億元)

-臺北都會區大眾捷運系統三鶯線建設計畫,路線全長14.29公里,共設置12站,沿線經過土城區、三峽區 及鶯歌區,本計畫經費約502億元,新北市負擔 316.60 億元,預定完工年期為 2023 年12月。(每公里造價35.1億元)

-安坑輕軌計畫,全線約7.5公里,共設置9站,沿線經過新店區,本計畫經費約166.32億元,新北市負擔126.64億元,預定完工年期為2022年 12 月。(每公里造價22.1億元)

-臺北都會區大眾捷運系統民生汐止線,主線總長17.39公里,新北市約5.17公里,主線預計設置15座車站,沿線經過汐止區,轄內5站,預估計畫總工程經費1,159.98 億元,新北市負擔款 196.11 億元,預計計畫期間至 2031年12月(配合綜合規劃審議檢討中)。(每公里造價約66.7億元)

-臺北都會區大眾捷運系統萬大-中和-樹林線(第二期工程),路線里程約13.3公里,共設置13座車站,沿線經過土城區、樹林區、 板橋區及新莊區,預估總工程經費約555.30億元,本府負擔380.44億元,預計計畫期間至2030 年12月。(每公里造價約41.7億元)

-臺北都會區大眾捷運系統環狀線北環段及南環段建設計畫,路線里程共 20.66 公里,總共18座車站,沿線經過新店區、新莊區、 五股區、蘆洲區及三重區,轄內7站,預估總工程經費約1,377.92 億元,新北市負擔358.7億元,預計計畫期間至 2031年12月。(每公里造價約66.7億元)

以2019年為基準年,總長112公里、110車站,新北市主要捷運路線計畫(七條)總經費約為5,356.09億元(平均每公里造價約48億元),約占新北市近3年平均總預決算之3倍以上,且就各年度捷運經費占各年度總預決算比較分析,近3年平均占比約8.59%至10.21%,由此可知,捷運工程造價昂貴, 各項計畫應審慎評估,若運量不如預期造成營運虧損,捷運建設的投資成本將難以回收,而對政府財政造成沉重負擔。

捷運費用生命週期

捷運建設生命週期的經費規模大致可分為初期、中期及後期:

1. 初期可行性研究及規劃設計階段佔整體計畫經費約千分之五至千分之十;

2. 中前期用地取得、拆遷補償費及土木建築結構工程階段約佔百分之四十;

3. 中後期機電系統建置及車輛購置階段為大宗,約佔百分之五十至百分之五十五;

4. 後期測試、初履勘及驗收階段約佔百分之五至百分之十。

因此捷運工程建設的經費規模原則上會在中前期從用地取得開始,至中後期機電系統建置及車輛購置階段大幅增加,初期及後期則相對規模較小。

5. 營運期,這又是另一個經費周期的開始。

捷運建設的輕重緩急

即便如此,台灣的都市,例如台中、台南、新竹、嘉義、基隆等地區還要考慮捷運系統嗎?現有的鐵路系統,真的沒有轉型契機嗎?

image

image

其他案例

 

捷運效益: 新北觀點

捷運系統的效益有:

1.提高國際經濟地位。

2.提升交通運輸與科技技術水準。

3.減少道路交通擁擠,提高運輸效率。

4.具有大量載客疏導交通的能力。

5.改善都市交通秩序與停車問題。

6.使用者效益高。

7.交通安全效益高。

8.提供就業機會,促使就業市場的人力能充分利用。

8.減少空氣污染及提高都市生活品質。

9.改善都市發展結構,帶動新市區之發展及建設。

10.擴大都市活動空間分散人口壓力,均衡都市與郊區人口, 提高生活品質。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台中學研究進化版 的頭像
    台中學研究進化版

    台中學研究中心

    台中學研究進化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