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造就一座年六千萬人次、五百萬噸貨物流的大型機場,桃園航空城計畫從2009年通過的特別條例至今已經13年了,從計畫到落實,我們還看不到建設的影子,但是進行中的遷村畫面令人不捨,理想的藍圖至今少有人可以理解。
很震撼的畫面,甚麼是規劃?甚麼是徵收?表面上看起來只是一些術語,到了實際現場,規劃者及工作人員才能真正感受到,計畫與現實的落差有多大,可能多大,或者更大。
計畫有目標,為了達成目標,透過徵收工具,促成改變。這是學術用語。
但是,對計畫區內外居住者及空間記憶者而言,任何的改變皆會帶來衝擊。
這是現在進行式,超大規模人體實驗室。
桃園航空城正在改變中。輪轉過程中,我們到底失去甚麼?我們有沒有獲得甚麼?
贊成搬遷的人,他們想甚麼?搬家後,他們快樂嗎?他們還會回到竹圍廟前走走嗎?
反對搬遷的人,他們還在撐多久?
Tony Huang的後續步行,家園依舊在、只是容顏改
福海宮、竹圍街、成功街、盟德居,幼兒園、天主堂、土地公廟,這些存在即將走入歷史,我們即將失去很多,我們會獲得甚麼?
這是鐵道事務所整理的資料,清楚呈現早期規畫者理性規畫成果及後續執行斷裂問題。
文章標籤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