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每個人從出生到長大,多數時間關注的焦點是個人,從家庭背景到個人教育養成、社會工作履歷等,構成一個人的基本圖像。個體之外的存在,社會、政治、經濟等運作體系,因為不容易察覺,我們多數時間與其有距離感。

事實上,身在台灣,個體能夠擁有的資源極其有限,真正大宗的資產是: 國家資產。

甚麼是國家資產?容易定義嗎?我們可以先從國富報告看起:

108 年底國富毛額 268.02 兆元,較 107 年底增加 6.24 兆元或 2.38%,其中非金融性資產毛額 225.82 兆元,增加 5.42 兆元或 2.46%,主要係因半導體產業高階產能持續擴增及綠能發電加速投資等,帶動房屋及營建工程增2.61 兆元,機械設備亦增 1.63 兆元,另土地(按公告土地現值計價)因公告現值調升增加 0.84 兆元;金融性資產淨值 42.21 兆元,微增 0.82 兆元或 1.97%。

國富毛額資產分配結構中土地占 43.01% 。按108年底國富毛額資產分配結構觀察,非金融性資產毛額占 84.25%,其中土地(按公告土地現值計價)占 43.01%,較 107 年底減 0.70 個百分點;房屋及營建工程占 20.81%,年增 0.50 個百分點;機械設備增 0.36 個百分點至 10.90%; 金融性資產淨值占 15.75%,則年減 0.06 個百分點。按資產型態觀察,非金融性資產毛額中之非生產性資產占 43.28%,生產性資產占 40.97%。 至國富淨額之資產分配結構(土地及存貨皆不列計折舊),非金融性資產淨額占 80.29%,其中土地占 53.82%,房屋及營建工程占 16.19%;金融性資產淨值則占 19.71%。

顯然土地是國家財富的大宗,這是國家資產的延伸嗎?

土地公有、私有

根據內政部統計,台灣現有1573萬筆土地,其中公有地410萬筆,總面積高達350多萬公頃,公有地229萬公頃,這是國家資產最表層的內涵。公有地能做甚麼?應該做甚麼呢?

從公有地管理單位角度,護產是基本任務,但是隨著時代演化,很多公有地也因此淪為本位主義的受害者,低度利用,甚至誤用情形層出不窮,外人卻無從置喙。

怎麼辦?國土計畫出現後,這些本位主義、藏私行為可以被揭露、重新定義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台中學研究進化版 的頭像
    台中學研究進化版

    台中學研究中心

    台中學研究進化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