員林有一處古蹟很有趣,因為地處蛋黃區,第二種住宅區,佔地面積超過一公頃,結果竟然被後代子孫保留下來,且公告為縣定古蹟。
歷史建築及縣定古蹟: 2002-04-10及20150501000001
江姓原為員林第三大姓,現為第四大姓,分江東興、江九合、江純直、江純朴、江玉山、江曾廣和江涵和等派下,祖籍有漳州平和、詔安和汀州永定。員林江氏以平和縣所占最多數,詔安和永定占少數,目前主要分布於鎮興、南東、浮圳、大峯、三條等里。
在三條里的江九合派下,祖籍為漳州平和大溪,屬於2世祖萬四公派下,初次來臺祖為第13世祖的江包(弼)。江包與江東興為親兄弟,據《江九合公族譜》記載,康熙末年江包偕同族親二人渡臺,先居住在嘉義水上江竹仔腳。江包來臺不久便去世,族人在原鄉其過一子江鈕(雍正元年至嘉慶9年;西元1723年至1804年)續嗣。江鈕於乾隆初期再度來臺,先往竹仔腳依親,30歲時來到員林投靠東山江姓族親。中年以後事業有成,娶陳勤善氏為妻,過繼鄭耀雲為子並冠以江姓,再傳下江文彩、江河漢二子。江鄭耀雲、江文彩、江河漢三兄弟事業有成、家族興盛,分產時將家業分成九分,並保留一部分作為江九合、江慶陽的祭祀公業,派下建立濟陽堂、慶豐堂、慶春堂祠堂。
江九合後裔分布於員林鎮三條街東側一帶,濟陽堂則於乾隆年間創建,現今位於員林市三條街194巷13號。
登錄理由:
一、具歷史文化藝術價值:具有客家文化特點,布局亦保留客家聚落面貌,整體群落保有完整,具備客家圍屋建築之歷史文化價值,目前已補充軟文化相關事證,提出和原鄉聯繫及遷台分枝繁衍之事證,充分呈現該建築群在移民史的重要意義,為員林地區移民開發及重要遺跡及紋理見證。
二、各時代表現地方營造技術流派特色者:客家建築群落價值。
三、具稀少性、不易再現者:護龍為日治時期所建,具曾為和學堂宅第前議有水池等具價值之構物。建築配置大致仍保存原有,目前在台灣存在之案例很少,具先民開拓歷史價值。 四、具其他古蹟價值者:九合堂、漢學堂、祭祀活動具歷史文化價值。
故事是這樣,2015年報導: 祖業派與利益派之爭
彰化縣身價最高的私人祖產江九合堂(又名白鷺鷥厝),經文化局古蹟審定委員會通列為「縣定古蹟」,若以市價計,3300坪的祖厝地,價值將近7億6千萬。
江九合堂是江家的古厝,總面積達3300多坪,因江氏共有九大房,先祖希望子孫合諧修業,所以取名為「江九合堂」,豈料員林184公頃市地重劃,土地價格翻倍,江家子孫有人共謀想把這塊祖產處理朋分。
惟以江煥規為首的「祖業派」理事,力圖保存先祖產業,並爭取將古厝列為古蹟,日前經文化局古蹟審定委員會通過,「利益派」總算死了靠家產發財的心思,「江家古蹟保衛戰」現在地方傳為美壇。
江九合堂號稱是彰化縣身價最高的「私人祖產」,它距184公頃市地重劃的的30米外環道僅10公尺的距離,週邊最近一筆土地,以每坪23萬成交,若以市價計,3300坪的祖厝地,價值將近7億6千萬。
根據江家耆老口述,江家的先祖江包在清乾隆18年(西元1752)年從福建漳州渡海來台,先至嘉義,其子江鈕遷居員林,江氏家族在此開枝散葉,江包的孫子共有9房,而江包養子江鄭耀雲因理財有方,其財產由江包九孫均分,祖厝名為「江九合堂」,有兄友弟恭、合諧修業之祖訓。
江九合堂為兩進十二護龍的三合院,早在民國91年被縣府列為「歷史建物」,但因為員林184公頃市地重劃,這裡算是「蛋黃區」,寸土寸金,江氏家族有人覬覦土地利益,結合代書,欲把祖厝的土地處分賣給財團,所得由江氏家族共300多戶朋分。
此議獲得江氏祭祀公業理事當權派的支持,以「利益」說服族人蓋章,但理事江煥規等人堅決反對,他認為「祖厝沒了,江家的根也散了」,他力保祖厝留下,獲得部分理事支持,兩派尖銳對立,雙方一度為祭祀公業印章真偽對簿公堂。
「祖業派」為了保留祖產,目標直指由縣府列為「縣定古蹟」,但江氏家族意見紛歧,縣府不敢定奪,於是「祖業派」展開祖產保留大連署,取得250多名江氏族人的支持,而祭祀公業9位理事,亦有6位支持保留。
就在古蹟定案前,今年年初祖厝祠堂發生一把無明火,祠堂差點整個付之一炬,好在族人及時發現滅火。江煥規說,他知道「應該」是誰放的火,但為了江家和諧,他不願報警;如今只希望縣府珍視江家這片資產,好好發揮其建物價值。
八年後,故事還有後續嗎?
當祖產變成公產,當房舍變成古蹟,幾百名江家人想甚麼?住在裡面的與不住在這裡的江家人,想法一致嗎?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