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寫著:
台中市正在進行新庄子、蔗廍地區都市計畫開發評估作業,張家銨、台中市都市發展局副總工程師賴宗達、新建工程處科長吳欣倫及龍井區公所公用及建設課長謝明俊等人,今天前往南崗路、南新路口會勘,研擬延伸打通至向上路可行性,聽取當地南寮里長林志強反應訴求,居民認為社區未納入向上路交通網,位處主要幹道外圍造成發展動能不足。
張家銨表示,南崗路是居民通勤必經之路,道路曲折,每逢交通尖峰時段必塞車,也因道路狹小時常發生車禍,居民渴望打通瓶頸改善交通,市府應評估推動南崗路連結至向上路可行性。
賴宗達指出,南崗路為市區往返龍井區公所一帶重要道路,至於新庄子、蔗廍地區相關開發面積達587公頃,可望納入交通建設及公共設施,改善龍井及大肚區居民生活環境。
當地居民說,路口北邊、龍井區龍山街至向上路七段間350公尺道路,曾於2018年6月貫通打破50年路障,當時,前市長林佳龍與鄉親林灶老攜手過路畫面,至今仍在地方傳為佳話,期待南崗路也能比照打通瓶頸。
新聞背後與未來
這裡是龍井與大肚的山上地區,土壤條件普通,老實說,並非適合居住的地區。然而,東海大學在1950年代來到此地,1970年代台中工業區也在此現身,東海別墅、理想國、國際街等名詞陸續現身。
這裡是台中港與台中市區的中間地帶,1976年台中港開港、1978年高速公路通車,中港交流道帶動了台中市區擴張的動能。
龍井山下與山上出面明顯變化與落差,山下有海線鐵路,也有省道直接貫穿,更有關連工業區及加工出口區等產業園區的加持。
山上呢?
因為沒有計畫介入與引導,龍井山上基本上就是有機成長地區,當地人隨遇而安,來自外地的投資客,任意拼湊,沒有太多的公共設施考量與佈設,即使有監理所、遊園路、自強國宅的出現,整體交通路網相當不健全。
1990年代曾經短暫出現新訂都市計畫的浪潮,很可惜地,在開發方式爭議及誤解都市計畫等背景下,無疾而終。
時間來到21世紀,連結中龍鋼鐵及台中市區的二高龍井交流道及向上路陸續開通,東海村在2014年被納入中科特定區,藍線捷運的開通也劍在弦上,改變已經很難避免。
問題就在,走甚麼樣的路徑?
回到新聞本身,一條連結龍井山上與山下的南崗路,因為無法直達向上路,地方出現從農業區上畫一條路,連結南崗路及向上路。
這樣好嗎?在非都土地任意畫設一條道路,利用公共資源徵收土地、開闢400公尺道路,只為了連結沒有太多交通量的龍井山上與山下地區。
當然不好,但是,遲遲不到位的都市計畫,千呼萬喚,沒有人知道何年何月才能上線。
既然如此,走一步,算一步,也是一種選項。
殊不知,台灣很多地方發展就在這種拼湊中,失去計畫介入的空間。
只有這條路嗎?當然不只! 2024年3月又來一個新聞:
為紓解大肚區遊園路及中台路口交通壅塞現況,台中市府斥資13.26億元新建華南路以東銜接特三號道路,道路全長1,864公尺、預計明年5月完工,而首期遊園路口起206公尺路段提前貫通,地方人士稱讚「打通交通任督二脈」,工程單位仍需顧及地質敏感區施工,避免土質崩壞。
這種貼膏藥、補丁、任意在農業區開道路的惡習不改,龍井山上的都市計畫根本沒有介入的空間,到頭來,道路來了,只是把人帶走,很難留下愛鄉愛土的心,我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