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里小鎮在台中市有特殊的存在地位,位在大甲溪北岸,后里台地自成一格地存在,透過132甲后路連結大安港,有山、有海、有台地,高鐵路線穿越其中,美不勝收。
雖然只有五萬多人,后里真的太特別了!
1908年山線鐵路通車,后里有了火車站。1913年更迎來后里水圳,引來大安溪的水,灌溉后里台地的水田。後來山線鐵路分成舊線與新線,泰安車站至今安靜地躺在舊山線隧道出口處。
1935年大地震損傷慘重,962人死亡、1,694戶住家毀損。最後換來內埔都市計畫,格子狀道路系統在此生根。
后里小鎮有馬場,據說1910年代就存在至今,早期隸屬日本殖民總督府,2018年世界花卉博覽會主會場也在此,具備軍事及觀光價值。
后里小鎮有薩克斯風,是樂器生產重鎮,1980年代,出口鼎盛時期,在后里就有30家左右的樂器工廠,一年打造3,000支以上的薩克斯風,創下新台幣7億元以上的出口額。
后里小鎮這幾年還有中科基地,友達、美光等大廠在此立足,提供上萬個就業機會。
這樣的地方,竟然沒有一家像樣的醫院,合理嗎?
於是,多年來有人倡議,后里應該要有一家像樣的醫院,責任交到部立豐原醫院身上。
后里醫院設在那裏?
照理說,后里醫院應該設法設在人口集居區,也就是面積大概647公頃的后里都市計畫區,對吧?
只可惜,這處都市計畫區沒有畫設任何醫療專用區,也沒有醫院用地可供選擇。
如果你是豐原醫院主事者,負責后里醫院籌設,你會從何開始?
合理的做法之一當然是找大地主協助,也就是台糖,這是一家從1909年就發跡的在地糖廠,在此已經100多年,不但擁有大面積農場,例如麗寶樂園將近200公頃的土地就是台糖土地。
於是,后里醫院籌設單位找上了台糖,台糖也提供多筆土地供豐原醫院挑選,其中包括非都市土地、都市計畫農業區、住宅區等。
最後,豐原醫院找到了月眉糖廠後方的住宅區土地。住宅區可以租下來設置200床醫院,太好了,問題解決。是嗎?
只是,這塊住宅區土地略小,中間插了一段沒有開闢的計畫道路,於是問題浮現,后里醫院設置需要都市計畫變更嗎?怎麼變更?誰來決定?台糖地主還是醫院籌備處?
都市計畫變更有甚麼選項嗎?
1. 將計畫道路變更為住宅區,這塊一分為二的住宅區土地就可以整體開發。
2. 將公園變更為停車場,住宅區蓋醫院,公園提供停車,避免人潮與車潮擁擠。
3. 將1.2公頃街廓一次變更為醫療專用區,整體開發。
4. 或者胡亂變更一通,搞得很複雜,附加一堆住宅區開發限制與條件,只求出事的時候,可以回頭反咬提案單位,早就跟你們說交通會出問題。
都市計畫變更作業可以很簡單省事,也可以考量深遠。
在一條小巷弄的住宅區裡面蓋醫院,未來進出真的方便嗎?交通影響評估的目的是甚麼?證明這塊住宅區可以蓋醫院,還是設法找出替代基地?
台中市都委會已經通過此變更案,最後端看主事者如何看待后里醫院這件事,便宜行事 VS 百年大計? 整體考量,還是交差了事?內政部都委會還能做甚麼?
地方發展與都市計劃往往就在一念之間,造就千百差異。
當各單位選擇本位主義,各行其是,最大化自我利益,最小化公共利益時,后里醫院區位合理性與我何干?
1. 對台糖公司而言,后里醫院適合蓋在甚麼地方,本來就與他們無關,隨便找幾塊地應付一下,租金照收,業績掛一筆即可,台糖公司又不是慈善機構,當然要確保土地利益不受損。
2. 對豐原醫院主事者而言,后里醫院看起來也賺不了錢,上面交辦的事情,這麼複雜,又要面對來自長官、地主、地方政府、期限等壓力,反正有蓋就好,先求有、以後交通出問題,再說吧。
3. 對台中市政府而言,這又不是市長的政見與政績,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只要表現出樂觀其成、表面配合一下就好,后里區發展?后里人就醫權益?就讓以後的市長傷腦筋吧。
這樣的思維,可能存在,也可能只是我個人幻想,衷心希望,部門主義最小化,病人權益能夠被最大化!
最後,即使已經走到都市計畫變更的最後一哩路,我還是很納悶,整個決策與籌備過程中,怎麼沒有人想過,月眉糖廠臨甲后路糖業文化專用區土地讓出來蓋后里醫院,腹地夠大、目標顯著、進出又方便,未來住院與看診的鄉親可以有更寬闊的空間修身養病,醫院蓋在巷弄內,真的不奇怪嗎?整本都市計畫變更報告全部在交代交通影響評估,合理嗎?
答案很明顯,誰理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