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人叫做龍應台,1952年次,家中有5個兄弟姊妹,老大在中國,她排行老三,曾用筆名胡美麗,號稱臺灣作家、文學學者、無黨籍政治人物。
她出生於高雄縣大寮鄉人,籍貫湖南衡山,住過大寮眷村、念國苑裡國小、苑裡初中,台南市中(今大成國中)、台南女中,渾身台灣味。
1974年,22歲,畢業於成功大學外文系、後於1975年到美國留學,並於1982年,七年後,30歲取得堪薩斯州立大學英美文學博士, 隨後據稱她在紐約市立大學和梅西大學(?)英文系任教,不滿一年即返回台灣(真厲害!試問,她在這兩所學校是專職,還是兼職?這是客串演出,還是真槍實彈上場?),
1983年,31歲,在中央大學英文系出任客座副教授(客座是甚麼?visiting代表非正職,所以此人有領大學薪水嗎?)。
1986年,34歲,因家庭因素,旅居瑞士蘇黎世。1988年,36歲,遷至德國法蘭克福,於德國海德堡大學漢學系研究員及講師。這時候的她,已經成為兩個德國小孩的母親。
1990年的龍應台人在那裏?歐洲。這是台灣社會變動最激烈的十年,老國代退職,萬年立委改選,新的台灣民意正在浮現,1995年,台灣人選出自己的總統,我猜龍應台應該沒有投票吧!
1999年,47歲,她在馬英九的邀請下,出任台北市文化局長,個人從歐洲返台當官,拋家棄子,她是誰?憑甚麼?沒人知道!
2003年,51歲,卸任局長、離婚,捯自搬到香港,號稱在香港若干大學擔任客座教授,期間也在台灣清華大學擔任講座教授,不可一世。隔年2004年,父親去世,享年85歲(1909-2004?)。
2012年,60歲,她又回到台灣出任馬英九內閣文化部長,兩年後2014年11月離職,62歲,卸任後,號稱進入退休階段,搬到屏東潮州照顧老母親。
她自稱,父親龍槐生,民國38年,近30歲,隨軍來台後轉任警職,1952年龍應台出生於高雄縣大寮鄉,之後隨著父親警職輪調,住過苗栗苑裡派出所長、高雄茄萣等地,從小看盡台灣基層百姓的艱辛。她沒說的是,這是一個一般公務員家庭,還是另一個特殊階級家族。進進出出全部是公家宿舍,她的生活圈真的很大嗎?台灣政府有欠她甚麼嗎?
這段制式的龍應台個人介紹有問題嗎?
1. 警察世家,大學畢業後一年即留學美國,試問,這是當時台灣家庭的常態嗎?警察這麼有錢嗎?1975年是甚麼年代?蔣中正剛死掉,全國還在被迫哀悼中,龍家女兒就這麼急著出國念書?對比於她自稱的: 1972年10月31日蔣中正85周歲生日前後,成功大學為蔣中正舉辦暖壽晚會,10月31日還在學校體育場舉行了祝壽大會,並由龍應台上臺恭讀祝壽詞 ,結果蔣中正剛死,龍應台就出國念書,真心換絕情嗎?
2. 花了七年拿到博士學位,她的學養豐富嗎?她的英文著作等身嗎?這點,老實說,實在懶得查,我們約略知道,她的中文著作不少。2003年她卸下台北市文化局長職務時說:
20多年婚姻路,龍應台從不願讓德國籍丈夫在媒體前曝光,而現在龍應台生命中最重要的事,就是他十四歲跟十八歲心愛的兩個孩子了。
20年多婚姻?以2003年回推,即使只有20年(不能再多),也是回到1983年,甚至更早,莫非她在美國念書時已經結婚,2003年-大兒子18歲等於1985年,她的老大是1985年在台灣,還是美國出生?照理說,這時候的她人在中央大學客座教授中,她是在那裏懷孕、生子?她是空中飛人,還是另有故事?她的經濟條件這麼優渥嗎?遊走台灣、美國,甚至後來的瑞士與德國,這是一個出生警察世家的小孩可以過的生活模式嗎?
3. 接下來的事情就很不堪了,因為此人似乎從來沒有一份正常工作,她1983年到1986年擔任中央大學客座副教授,假設是正職,薪水應該也不高,結果1986年一到,她又搬到瑞士定居,兩年後,1988年又到德國找工作。試問,這時候的龍應台是靠甚麼維生?警察世家的積蓄,德國丈夫的庇蔭,還是其他?謎樣的人生,不可探底的經濟水平,龍應台的口袋很深嗎?
這樣的人物,竟然出任台北市文化局長及台灣文化部長,只因為她寫了幾本與台灣無關的書?他何德何能?台灣文人死光了嗎?
對待那些人,台灣社會真的太寬容了!
時間快轉到2025年。
2025年4月1日紐約時報論壇版一日刊登文化部前部長龍應台的邀稿專文,題為「台灣的時間不多了」(The clock is ticking for Taiwan )。
龍應台寫到,台灣的計程車司機出名健談,她最近在南部坐進一輛計程車後座時,司機愉快地詢問今天過得怎麼樣,然後突然說,「今日烏克蘭,明日台灣」。
台灣領袖 創造虛假安全感
文中說,自從美國總統川普撤回美國對烏克蘭的強力支持,並於二月底在白宮「傷口灑鹽」式地羞辱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後,這位計程車司機的表達相當代表了台灣人的擔憂。台灣民眾思考,如果美國可以這樣對烏克蘭以巴結俄羅斯,它是否會同樣對待我們以討好中國?
台灣領導人已將與中國大陸的對峙界定為捍衛自由和民主,並以大陸若入侵預期美國會支持台灣為基礎。這創造了一種虛假的安全感,使得台灣政客和人民遲遲未針對什麼是應對中國的最佳方式、確保我們民主的長期生存進行全國性的反思和探究。
然而,當川普背離民主價值、拋棄了盟友,台灣就走到了一個關鍵而危急的十字路口。台灣迫切需要立即啟動極其嚴肅的國是大對話,深刻討論在目前的局勢下,我們要如何與中國和平共存,基於我們可以接受的條件,而不是坐等強權決定我們的前途。
龍應台提到,在網路評論和日常對話中,台灣正對美國對台承諾表達愈來愈多懷疑,並問道:如果美國似乎不再願意支持像烏克蘭這樣的友好國家捍衛其自由,成千上萬為國而戰與捐軀的烏克蘭年輕人這麼做是否徒勞?一個深受台灣大學生歡迎的網路平台三月進行非正式民調,詢問是否仍願意保衛台灣免受大陸攻擊或傾向投降,大多數人選擇投降。
賴清德 重啟黑暗冷戰言論?
然而,賴清德總統似乎對這些情緒視而不見。非但沒有號召各方,啟動國是大會,深刻討論、辯論危局圖存的方案,卻反其道而行,寧要恐懼、對抗與重啟黑暗的冷戰言論,將中國列為境外敵對勢力,並承諾將加強審查與大陸的商業、文化和其他聯繫,還宣布計畫恢復軍事法庭制度。
賴清德做法問題在於,台灣不再能指望美國,但這不是我們現在因為川普而領悟的事情。我們早就痛苦地認識到,美國和任何國家一樣,把自己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各年齡層的台灣人都知道一九七八年十二月十六日發生的事情,當時的總統蔣經國在凌晨二時被叫醒,被告知美國將與中華民國斷交並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拋棄身為冷戰盟友的我們,讓台灣陷入更深的外交孤立。現在川普的粗暴做法不過是風格上的不同,而非實質。
大陸實力日益增強,而美國轉身不理世界,台灣增強自身軍力以威懾嚇阻是正確的。但確保台灣和平與自由的唯一路徑,是與中國尋找和解共存之道。過去的經驗顯示那是可能的。
冷戰期間,台灣和中國基本上處於戰時敵對。冷戰後關係解凍,到馬總統任內達到巔峰。國民黨主張透過合作來保障台灣的政治穩定和經濟繁榮。似乎經過數十年的敵對,和解是可能的。但窗戶很快關閉。在台灣,大眾對於對中關係升溫的懷疑上升,特別是大陸以一直持續至今的嚴厲鎮壓回應二○一四年開始的香港泛民主抗議活動之後。台灣的民進黨有理由不信任中國並強調保護台灣主權,民進黨於二○一六年贏得總統大選開始執政,對中關係恢復為對抗和恐懼。
但恐懼或許才是我們最大的敵人。恐懼滋生仇恨和不信任,以至於在台灣的政治論述中,建議與大陸和平相處往往被斥為天真、不愛國,或被視為投降和背叛。恐懼還會助長權力控制的慾望,這也就是賴總統所選擇的追求。龍應台說她成長在台灣的一九五○年代,生活在戒嚴令下以及對中國入侵的恐懼中。今天台灣日益緊張的氛圍,大量的武器採購、賴清德對於中國是「外部敵對勢力」的指定、冷戰充滿猜忌懷疑的語言的展現,在在都讓人不安地感覺回到從前,威脅台灣在建立一個開放、民主的社會路途上好不容易獲得的進展。
川普與習近平預計很快將在某個時間點會面。在烏克蘭發生的事情之後,存在著川普拋開台灣,與習近平達成貿易或地緣政治協議的真實風險。
文中最後說,台灣所有人都希望保護我們珍視的自由。我們唯一的分歧在於如何實現這一目標,透過與大陸和解或對抗。但有一點現在很清楚:全面的倚賴美國同時全面的抗拒、敵對大陸,不再是可行的路了。沒有可持續的和平,就不會有民主。
聾硬台應該關心的事
如果台海發生戰爭,絕對不是台灣政府向中國發射飛彈所致。反之,
當中國共產黨選擇向台灣(加害者)出兵,就是台灣獨立紀念日。台灣與中國從此將進入世紀仇恨。
當中國共產黨(加害者)飛彈傷害成千上萬台灣人的同時,龍應台或許應該更關心他的祖國中國也會死很多人,好不容易累積幾十年的經濟成果將毀於一旦,世界各國也會將中國領土視為可攻擊對象,成為世界公敵。
換句話說,中國向台灣發射飛彈就是中國回到1949年的開始,到時候,會有更多像龍應台父母的中國人選擇逃離中國,且無處可逃,因為那時候的台灣也在戰爭陰影下,自顧不暇。
龍應台們應該想想,當習近平之流選擇向從來沒有向中國挑釁、攻擊的台灣土地投下飛彈之際(至少民進黨政府從來沒有此念頭,只有過去的國民黨政權反覆說著反攻大陸、殺朱拔毛等挑釁字眼),台灣也會發射成千上萬的飛彈將上海、北京、深圳、南京的每一寸土地夷為平地,那時候,成千上萬的中國人也將流離失所,重蹈70多年前的人間煉獄慘狀。這時候的龍應台會出面譴責台灣政府的不是嗎?還是她會赫然想起,原來妳是台灣出生長大的台灣人,飛彈沒有長眼睛!
那時候的龍應台人會在那裏?台灣,還是中國?香港?還是更遠的他鄉?
野火燒台灣?
2018年,有人這麼形容她: 1984年,她在《中國時報》闢〈野火集〉專欄,一把火炸開了解嚴前夕,台灣封閉社會的高壓與陳悶。對千瘡百孔的環境,她痛陳是「生了梅毒的母親」,34年過去了,她感性地謳歌土地,「我發現到了屏東之後,最大的事情是心定了,因為心定了,種種生活層面都改變了。」
她的心,真的定了嗎?她真的開始認識台灣了嗎?如果是,這麼會出現2025年如此不堪的紐約時報投書,顯然,她還在大江大海中擺盪,還活在她的同溫層中,對母親台灣充滿敵視與傲慢,對父親中國充滿包容與鄉愿,還是一個無法說服習近平用文明與戰爭面對這個變動中的世界。
她投書紐約時報最荒謬的一句話: 我們唯一的分歧在於如何實現這一目標,透過與大陸和解或對抗。台灣從來不是中國共產黨領土的一部分,何來和解與對抗之說?國民黨與共產黨的恩怨,何必拖台灣人下水?台灣解嚴後至今,從未有過向中國動武的言論與動作,如果中國持續進逼,難道台灣領導人不會想發展核武,讓中國生靈塗炭嗎?和解與對抗之外,台灣人還有很多選擇,這點龍應台之流應該算錯了,台灣人不是軟弱,只是被國民黨國體制壓抑扭曲太久了,假以時日,台灣以色列化,中國共產黨、被驅離台灣的在台中國人試看看吧!
賴清德重啟冷戰言論?龍應台之流真的把世界與台灣看得扁扁,世界趨勢這麼清楚,就只有在台中國人看不清,還想拖台灣人投降送給中共大禮,想得美!
又,此人進出政府公職,財務卻相當不透明公開,一輩子好像沒有幾年有正式工作,莫非作家待遇優渥,讓她吃喝不愁?闊氣買豪宅?龍應台基金會,這又是甚麼東東?錢太多嗎?還是另外的旁門走道,無人挖掘、閒人勿近? (註解: 文化部長龍應台一年半還完千萬房貸,申報存款也只剩一半,約7百多萬,引發熱議。不過對於財產被公開,龍應台質疑有違人權,贊成公開給監察院監督,但不應該受全民公審。卻遭網友打臉,曾在香港受訪時,稱官員應該將資產公開,還說「愈透明愈好」,增加人民對政府的監督。 )
顏擇雅女士說得最好: (野火集出版) 當時,江南案是現在進行式,陳文成案只是三年前,龍應台用「中國人你為什麼不生氣」 這種煽動標題,抗議的卻不是黨國體制的不公不義,而是髒亂、噪音、環境汙染。在《生氣沒有用嗎》一文,她請讀者要「扶瞎子過街,請鄰座不要吸菸」。搞半天只是在呼應老 蔣「新生活運動」,當然沒什麼值得當權者留意的危險。
這種人到頭來竟然要台灣人不要對抗中國,台灣人不能生氣中國文攻武嚇,只能選擇和解,否則就是回到冷戰時代言論的錯誤,說真的,這種人趕出台灣,剛剛好而已,不是嗎?我們不禁要問,你這個在台中國人氣甚麼?有種跟習近平嗆聲吧!
網友真厲害,友人查到龍應台民調出處了:
2025年3月7日,Facebook專頁《大公評論》發布了一則貼文,題為「如果開戰,73%台灣大學生選擇投降」,僅有86個讚、16次分享,關注者不多。貼文內容如下:「台灣大學生社交網站Dcard上的這個投票共有一萬兩千人參與,73%的人選擇了投降。該網站需上傳學生證等證件實名上網,因此這個結果可信度相對來說挺高的。」貼文還附上Dcard的「民調」截圖,以證所言非虛。
龍應台真厲害,竟然可以找到這份香港人創造、沒人知道的報紙在DCARD上面亂扯的民調,雖然只有86人按譖,顯然龍應台每天上網很勤快,明察秋毫,佩服佩服。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