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起
台中市南區長春里民生路26巷河岸吊腳樓建造於1954年,總計39戶大小不一的住家,沿綠川河岸東岸自民生路向台中路筆直延伸,剛好介於台中路二巷與建國路中間的鐵軌區與河川行水區,巷弄長約150公尺,聚落區只有入口沒有出口。
環境特性
日本統治時期規劃興建的縱貫鐵路線(1908年完工)在這裡正好與綠川平行,兩者中間夾出一道寬不過八米的空間,成為聚落(包含巷道)的建基。
無尾巷橫跨在狹長的基地上,只留一道寬僅容兩人並行的巷道供鄰人通行。巷旁一面高約五米的石牆,火車行經其上。每日北上與南下共149個客車次,假日時間便會到達160個客車次以上。自凌晨兩、三點起便開始發車,離峰或半夜時約每半小時至一小時一班列車經過,尖峰時刻則可能五到十分鐘一班。微斜的牆面成為無尾巷巷道旁的屏障,也是居民逃生梯架設之處。
房屋特性
單戶寬約3米半、深約6米,高約兩米半的大小,因為屬於蹲踞建築,屋內廁所排泄物直接進入綠川。無尾巷39間房舍中,約有40個家戶單位,門牌編號只有1號到16號,這是因為有許多門牌號碼由兩個以上的家戶共享。
為了解決空間狹小問題,前人除了在屋內設置木梯往上再加蓋半樓(約一米半的高度)外,寬僅容兩人勉強擦身的巷道,也多少被有效的挪用。部分居民倚著高五米的鐵道土牆面架上一格格的儲存櫃,或是用水泥簡易的搭起廚房與清洗平台。居民的交通工具(機車或腳踏車)則盡量勉為其難地貼壁停放以免妨礙行走與活動。
人口特性
從無尾巷口算起第六間屋舍是聚落內少數提供外租的地方,也是單戶人口最為密集之處。兩層的屋舍,隔成十六個單身房,清一色都租給單身漢十一哥。居民的職業或營生方式各異,受雇者多半為低技術性的手工或服務業。
都市更新市場價值與文化資產價值認定
豐原到烏日的鐵路高架化計畫已經在2009年底動工,原本位在巷道上方的土石堤及鐵軌即將拆毀,工程將影響無尾巷的房屋與巷道。
無尾巷房子所在位置屬於公有土地,土地使用分區應該是緊臨鐵道用地之河川區旁邊的防汛道路用地,粗估社區面積約1,200平方公尺,350坪左右。雖然每間房子皆有水電與門牌號碼,但是居民並沒有土地所有權。
都市更新包括重建、整建與維護等選項,就發展機能而言,未來鐵路高架化後,無尾巷應該不適合人為建築行為,最有可能的發展選項應該是防汛道路與河川區緩衝綠地。唯一要考慮的面向是既有建築所有人有否使用權利,以及該權利如果受到影響,如何救濟補償。至於租屋者的權利與聚落人文歷史價值並不在更新法令保護範疇,值得注意。
另一個面向是文化資產保存,如果聚落可以被評定為具備在地文化資產價值,例如歷史聚落等公共財,本地區可由公部門主動介入保存既有聚落區,其間可能涉及房屋修繕整建與公共安全問題,則是政府介入的隱憂之一。如果以巴西里約熱內盧貧民窟發展為觀光區案例對照之,本聚落保存如果可以結合綠川改造及台中酒廠轉型,應該也有機會帶動台中市中區的觀光產業發展。
當地鄰長吳東榮說,他的父親五十年前從大雅鄉秀山村來到台中市,就在此地購屋居住,房子要拆除,他相當不捨。目前長春社區發展協會在梁曼娜理事長的帶領下,從台中市文化局申請到一筆紀錄片拍攝經費,目前已經展開田野調查,預計在今年暑假前完成。
2011.3.25 駐記:在正義街佛教堂旁巧與吳鄰長,去年11月吊腳樓拆除後,他領了約百萬補償金,現在已經搬到烏日居住,偶爾還是回到台中找老朋友。他表示原來的網絡已經被打散,部分獨居人士在房屋拆除後,生活堪憂。(附註: 吳東榮鄰長2018年去世)
2010.11.9 吊腳樓拆除: http://www.youtube.com/watch?v=JQ7zT5cFM-g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