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在台中的造勢活動,老實說,內容並不清楚,說是總統大選前哨戰,卻看不到政見論述,少數幾句口號或許可以讓人朗朗上口,但是在民智已開的社會,這樣就夠了嗎?支持者就滿足了嗎?更可怕的是,不支持者又有何支撐點,可以對此人說三道四呢?畢竟,他甚麼也沒說,甚麼也沒做。
除此之外,一場在台中市定遺址旁的造勢大會,活動結束後,垃圾滿地,直到隔天下午才清楚完畢,看似沒有爭議的議題,卻又惹出各方口水之爭。活動支持者舉出照片試圖證明,晚上活動結束後,志工已經盡最大努力將廣場及路面清潔乾淨,且有圖為證。但是,卻有第三方市民團體出面指控,造勢場地滿地垃圾,攤販區更嚴重,更可怕的是,市民團體還秀出市定遺址現場有大便與衛生紙的跡象,同樣的,也是有圖為證。
台中學研究進化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剛剛看到一個有趣的數字,台中花博期間,從2018年11月到2019年4月,以半年為期,總計收集了將近350噸垃圾,回收約23%,這是一個甚麼樣的數量?
台中花博共有725萬參觀人次,平均下來每人垃圾製造量大概只有48公克,算輕量級。
台中學研究進化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中國在1979年開放沿海地區率先進行經濟發展,所謂開放改革,幾十年下來,中國發展的影像充斥著西化高樓大廈,似乎中國已經改變了。
原來的台北縣人口在1970年尚不及百萬人,將近40年吸收來自台北市的外億人口及北漂的外來人口,到了2010年改制為新北市的時候,人口已經逼近400萬人,儼然是台灣第一大都市。
台中學研究進化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地方自治在台灣要滅頂了嗎?
台灣說大不大,土地面積3.6萬多平方公里,國家面積排名137,緊追著荷蘭的3.7萬平方公里,瑞士4萬平方公里比台灣略大一點。但是就人口規模,台灣2300萬人排名世界56,略低於澳洲的2500萬人。
台中學研究進化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天外天劇場1936年開幕後其實只營業過幾年就轉手改成國際戲院,直到1970年代又改成太源製冰廠,最後在1990年代改成國際鴿舍,帶來另一波的盛況。
想像一下,在台中市最精華地區,利用最經典的劇場建築,從頭到尾加以改裝成可以容納幾百隻賽鴿的鴿舍,這是何等的都市傳奇。如今創造這個天外天另一章的張阿雄(1942-2019),即使坐擁金礦,也走入歷史塵埃。
台中學研究進化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句話: 為了維持公平一致性,這到底是誰發明的字眼?每個都市計劃皆有其個性,雖然法源來自都市計劃法,但是,一旦一個地方研擬了都市計畫,理當具備自我性格及地方特性與考量,一句來自中央審議幕僚單位的話語,竟然變成阻礙台灣各地方都市計劃推行、調整的敗筆,發明這句話的人真的知道,甚麼叫做公平一致性嗎?
一個地方的農業區變更,工業區變更,真的可以採用放諸四海皆準的回饋辦法嗎?為了維持這樣的表象,我們寧可無視現況,只將其歸咎於執法不力?
台中學研究進化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從寫作中區看到此文,值得留下紀錄。市中心飯店曾經是多少人來往台中的駐足地,對本地人而言,飯店只是街景的一環,但是對無數的外地人而言,飯店是停留台中,認識台中,重回台中的重要門面,曾幾何時,立足52年的綠洲飯店在無意中走入停止營運的行列,如果可以整建成台中市社會住宅,使其從外地人飯店,變身為本地人住家,將是美事一樁。
一間飯店用了30年,停業20年,整個街廓皆受到影響,如果可以將整個街廓納入都市更新計畫,部分新建,部分整建,部分變成公共空間,舊市區改造,改造公共化,才不是遙遠的夢想。只是,都市更新只靠私人徒手整合地權,可能嗎?政府難道沒有責任嗎?
台中學研究進化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看著台灣1001個故事,親情、愛情、友情的翻滾,一次又一次的受苦,堅持、痛苦、咬牙、無奈,甘甜苦辣之後,汗流了、淚乾了,從起點到終點,帶著遺憾、無憾走入塵土。
一顆水餃、鹹豬肉,控肉販,食材這麼簡單,卻充滿熱情與藝術,這是生活的精華,也是生命的意義。
台中學研究進化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t is a question me keep asking and asked by human beings and self. A purpose is like a laser beam, shooting toward a target that makes sense. What if one does not have a purpose in life, merely survival? Will that make one unhuman?
I'd like to live as a poor man with lots of money. by Pablo Picasso
台中學研究進化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歷經多年的挖掘與理解,台中後車站的天外天劇場還是沒能取得文化資產身分,這處從一開始就是私人打造的物產,歷經多年的滄桑,剝落的屋頂依然空蕩蕩,從去年開始進行的深度調查,結果還是一樣: 私人業主不願意走上文資指定的道路,除非提錢來談,否則就讓它繼續站在原地,從1933年打造開始算起,86年了,從劇場、休閒小站、戲院、脫衣舞、冷凍廠、釣蝦場、鴿舍到停車場,它依然矗立,結構安全。黑道人的介入、商業大樓建商的想像,放任私人自理,簡直是不可能的任務。
不到500坪私人商業區土地上,竟然藏著一處充滿台中歷史與台中風情的凋零建物,台中人竟然如此無力,實在令人感嘆: 城市文明無價。因為是私人,且是轉手幾次的產權,對所有權人而言,這處廢墟基本上就是待價而沽的商品,它的前身今世。除非藏有比鑽石更高的價值,否則不應該成為阻礙私人處分財產的障礙。這是典型資本主義邏輯。
台中學研究進化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