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看到一個有趣的數字,台中花博期間,從2018年11月到2019年4月,以半年為期,總計收集了將近350噸垃圾,回收約23%,這是一個甚麼樣的數量?
台中花博共有725萬參觀人次,平均下來每人垃圾製造量大概只有48公克,算輕量級。
花博最高峰人潮落在11月及12月,垃圾量也反映出此一現象,如果說垃圾量有何意義的話,應該可以對應出遊客消費量,包括餐飲等項目,由此看來,3月及4月的數據其實很慘。
月份 垃圾量 參觀人次
11月 61公噸 153萬人次
12月 71.1公噸 158萬人次
1月 58.2公噸 113萬人次
2月 55.4公噸 119萬人次
3月 52.5公噸 95萬人次
4月 50.3公噸 89.4萬人次
合計 348公噸 725萬人次
一次大型活動後,我們可以學到甚麼?下次有甚麼值得特別注意?這是一個學習型都市應該持續保有的態度。剛剛查了一下相關報告,花博的環評報告預估每日垃圾量高達6740公斤,實際上每日平均垃圾量約不到一半的量,這樣的推估顯然失準很多,環評單位其實有必要做些調整。
1,11月25日,選舉過後隔天竟然只有70公斤垃圾,當天有休園嗎?可是回收量卻高達482公斤,怪怪的。
2,前三個月,垃圾量最高峰是2018年12月31日達4300公斤,其次是12月10日4010公斤,這是唯二兩天超過4公噸的垃圾日。
3,後三個月,2月8日及9日垃圾量高達4840公斤及4410公斤,剛好是過年初四與初五家庭出遊日,這兩天的餐飲消費顯然爆量,算是有趣的數字。
4,3月8日很特別,當天只有660公斤垃圾,算是唯一特別的日子,不知道當天發生甚麼事情,38婦女節怎麼沒人來訪?
台中市一天垃圾超過2000多噸,略高於焚化爐處理量,以花博為例,將近半年製造了350噸垃圾,算一算可謂輕量級。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