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是建築的容器,也很容易成為扼殺建築創意的戰場,理由很簡單,因為建築產業是地方經濟的火車頭,建築產業每一個環節皆與都市治理模式息息相關,當都市治理機制出現問題,建築創意及建築產業首當其衝,參與其中的人才與資金必然受到影響,遑論投入資金的回收。
建築building來自於IDEA,先有想法,才有建築計畫。建築想法可能來自對市場需求的敏感,或者開發者自身能量的展現,前者呼應市場動態,透過適度的供給,滿足需求,後者引導市場,創造需求,兩者同時存在,互為影響,也因為如此,都市建物才能更精采。
都市是建築的容器,也很容易成為扼殺建築創意的戰場,理由很簡單,因為建築產業是地方經濟的火車頭,建築產業每一個環節皆與都市治理模式息息相關,當都市治理機制出現問題,建築創意及建築產業首當其衝,參與其中的人才與資金必然受到影響,遑論投入資金的回收。
建築building來自於IDEA,先有想法,才有建築計畫。建築想法可能來自對市場需求的敏感,或者開發者自身能量的展現,前者呼應市場動態,透過適度的供給,滿足需求,後者引導市場,創造需求,兩者同時存在,互為影響,也因為如此,都市建物才能更精采。
台灣第一代社會住宅: 十萬戶眷村
眷村是台灣特有的產品,竹籬笆內住著來在中國的軍人家眷,非軍人呢?這是好問題。因為統計問題及其他考量,以前的台灣沒有具體公布來自中國的人數,一般而言,台灣從南到北大概興建了超過850處各軍種眷村,總數大概將近10萬戶,人口數應該在30-40萬人之間,有人推估大概1/3到1/3外省人有眷村居住經驗,換句話說,眷村生活應該不是所謂外省人的主流,但是流傳至今,居住台灣的外省人反而與眷村生活緊密連結,非眷村戶的生活經驗反而較少受到討論。
台中有17所大學,其中5所為國立大學,國立大學有5.
除了國立大學是否、如何整併外,私立大學在面對少子化浪
定義建築線
建築線是一個很有趣的概念,根據此概念,所有人在自己的土地上興建建物的時候,應該要清楚知道,自己基地面前的建築線在那哩,並且根據那一條線進行建築行為,這是建築專業者與起造人必須具備的基本知識。換句話說,沒有建築線的地方應該不會有建築物,是嗎?是嗎?建築線只會存在於都市計畫及區域計畫認定可以建築的土地上嗎?
NCC 2019年6月12日,
公布「108年3月電視新聞報導觀測」統計結果,該觀測報告以3月份申訴量最多一週(3月24日到3月30日)為觀測期間,針對台視、中視、華視、壹電視、年代、東森、中天、民視、三立、TVBS、寰宇新聞等11個頻道,每天12時至13時、19時至20時新聞報導之標題為基礎,進行觀測。
多數都市土地的前身其實是農地,透過都市計畫與區域計畫賦予特定土地發展權,據以交換社會需要的公共設施用地,這是過去百年都市計畫的核心精神。
來到人口逐漸衰減的新時代,土地增長速度逐年下降,農地被轉換成都市可建築用地的需求大幅減少,這是否宣告農地發展權的時代已然結束,都市保育者或許會如此認為。
中興新村是戰後台灣人共同資產,這處花園城市曾經是台灣省政府所在地,1999年精省後,至今20年,期間歷經多個管理機構進駐,直到今天,我們還在問: 誰負責中興新村。
第一代中興新村當然是台灣省政府負責維護管理,時間大概從1957年開始到1999年,大約42年時間,這時候台灣省府有數千名員工在此上班,宿舍區也陸續蓋了2000多戶大小不一職務宿舍,台灣省政府一年五千億元預算,底下的公管處負責中興新村大大小小事務,鄰近的南投市公所與南投縣政府大概也插不上手。
根據立法院資料,台灣未登記工廠問題存在已久,根據經濟部工業局的統計,全國各地區合法登記工廠有7萬多家,未依工廠管理輔導法合法登記工廠有6萬多家,對國內環境之造成污染、受雇勞工安全之忽視、逃稅造成之稅收不公,估計就業人數高達百萬人,年產值估達1.2兆元,為了輔導這些工廠合法化後加速發展,以創造更多就業人口,行政院於99年3月14日函請立法院審議「工廠管理輔導法」修正草案,2010年5月4日立法院三讀通過,2010年6月2日總統公布施行。根據三讀條文,未登記的低污染工廠,如果符合環保、消防等法規,就可在修法後2年內向地方政府繳交回饋金,申請補辦臨時工廠登記,補辦臨時登記的工廠,必須在修法後的7年內取得土地和建築物的合法使用文件,到時候如果無法取得證明,臨時工廠登記也將失效。
這是一則有趣的報導,呈現兩個農地使用觀點:
今天有機會來到雲林斗六的八德哩,親眼見證廢棄輪胎打造的戰車遊具,實在令人心動。
台灣擁有超過2100萬台汽機車,每年耗損的輪胎數量驚人,然而,用過的輪胎最後跑到那裏去了嗎?數量如此龐大的橡膠製品,利用焚燒方式去化顯然並非理想解決方式,回收丟棄更容易造成地方環境汙染與視覺汙染問題,以2019年5月初在台中后里發生的廢棄輪胎堆積廠房焚燒事件,橡膠遇到火變成一發不可收拾的空氣汙染問題,甚至導致附近學校機關必須停止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