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學期又開始了,規劃科系的核心課程: 都市規劃實習,已經進入第二階段,上學期的地區調查資料累積的資料庫(上位相關計畫、人口、社會經濟、土地使用現況、交通現況、建物現況等),將在下學期進行轉繪的動作,透過課題及目標體系的建構,被選定納入計畫範圍的地區,將陸續出現各種類型的土地使用分區及配套公共設施用地,這些分區與公設必須建構在合理的對外與對內道路系統,搭配可行或者可見的財務計畫,以及各種使用行為的管制規則,這是理性規畫的操作步驟,也是每年新進規劃學生必須完成的基本訓練。

從沒有計畫到有計畫,從有計畫到定期通盤檢討與個案變更,計畫變成一個有機生命體,內含各種利益群聚與衝突,都市透過都市計畫的基底,使其成為都市治理的重要一環。

這樣的訓練真的有價值嗎?這樣的操作真的可以促使規劃學生理解都市的複雜度、多變性與多樣性嗎?

系統性訓練需要量化數據

理性規劃程序代表一個系統性運作模式,人口、活動、產業等面向皆有數據可供探索,可被轉化為分析需求的項目,在這部分,計畫係有多個子系統所構成,只是,無法量化的元素在此過程中,很容易被忽略,或者因為很難量化,成為被控制的變數。

比如說,地方政治領導者風格、地方成長機器的勢力範圍、地方歷史文化深度等,這些項目可以被理解,但是不容易在土地供需的環節,被採納。

理性規劃缺乏故事吸引力

人有理性與感性的面向,理性思維需要客觀性資料的支持,感性面則不然。每個地方皆有可歌可泣的故事,這些故事通常具備鏈結人類情感的重要媒介。好吃的麵攤可能車水馬龍,但是所在區位條件可能不佳,一但在規劃過程中被視為一般性商業活動,可能導致原本具備的簡易性、歷史性、技術性被化約成一般商業區,而事實上部分老店需要可能是廣場型空間的支撐,而非分區的分派。

土地利益龐大,但價值認知往往落差很大

以農地農用為例,想耕作的人認為農地太貴,不合成本。不想耕作的地主則期待變更他用的新價值,農用根本不合期待。在此基礎上,當我們保留核心區外圍土地為農業區或保護區時,結果往往與地主想法相悖,導致農地誤用現象。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台中學研究進化版 的頭像
    台中學研究進化版

    台中學研究中心

    台中學研究進化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