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一個早就應該存在的運作,想像一下,一項公共建設的啟動,代表資金、規劃、設計、施工與經營管理部門的連續性作為,這些作為如何留下數字軌跡,以利交流、查核與應用。這就是數位孿生的概念,硬體建設應該要有數位軌跡。

其次,這麼多年來,各項公共建設的完成,其實是在設計監造的支持下,按圖索驥達成目標,過程中我們增加了資安成本、公共藝術百分比,BIM,這些附加項目各有其部門需求,反而是對公共建設本身最重要的數位孿生基礎資料沒有得到重視。

正確的作法當然是將數位孿生納入所有公共建設一環,已至少百分之一經費從頭到尾完成數位建置工程。

有幾個介面值得注意:

1. 資訊蒐集,規劃圖資、動態資訊、背景資料等

2. 輔助決策,包括模擬、方案評估、民眾參與、溝通聽證、審議項目等

3. 施工紀錄,施工、品質掌握、進度、工地安全衛生等管理項目

4. 運作紀錄,預期效能、布局調整等

5. 維護紀錄,水電瓦斯等使用效率校正

6. 保固,下一個案場的更新再造

我們從NGIS 1.0版本花了上百億元於基礎資料的建置,有了資料庫後呢?更新維護之外,我們如何從中學習、再學習,甚至反思創造,NGIS 2.0就是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整合、應用,甚至串聯的重要步驟。

這些當然有產業面、研發面及政策面的影響,

數位孿生聽起來很像是雙胞胎的概念,其實是一體兩面不可分,過去的缺席,代表未來的必然。更重要的,當我們知的更多,知得更快,我們要進一步從知的步驟往下走,除了資源整合力道的提升,我們更要重視干擾的排除。

農地有工廠如何擾人,知道了卻沒有作為,知道又何用?知道了,且又連結水與電的供應與否,這又是另一個可突破之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台中學研究進化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