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台灣房屋現場

根據內政部不動產資訊平台最新統計,六都無自有住宅者(即無殼蝸牛)近二二○萬戶,全國推估近三○○萬戶,除少數寄住外,多數是租屋。

2021年的立法院很精彩,財政委員會針對"囤房稅"修正草案,要求財政部提出可行性報告。

2021年11月3日立法院財委會審查囤房稅相關修正草案時,行政院並未提出對案,最後朝野立委提出版本眾多,難以聚焦,藍營財委會召委李貴敏裁示「擇期再審」,財長蘇建榮並允諾三個月內提出囤房稅修法評估。

財政部日前將囤房稅修法可行性評估報告送交立院財委會,結論是對持有多屋者採行加重課徵房屋稅「宜審慎」,主張囤房稅應採受益原則及地方自治,由各地方政府視投入公建資源及區域發展情形,課以不同稅負,讓最大受益者負擔較高稅負。

財政部提出二點理由,說明不主張囤房稅修法,一是持有多屋態樣不同,在台北市轄內區域發展差距小,訂定差別稅率,沒有爭議;若擴大到全國,各直轄市及縣市房屋均按相同標準課徵,因城鄉差距,恐引發爭議。例如在北市持有精華區4戶大廈與持有台東縣偏鄉4戶磚造房屋,按相同較高稅率課徵,有違公平性、合理性。

另還需考量繼承或共有房屋等問題,繼承取得多戶祖厝如認屬囤房未盡合理;又共有房屋如何計算持有戶數,持有幾戶認屬囤房,不易訂定全國統一標準。

二是增加的房屋稅較容易轉嫁予房客,導致租金上漲。在房客需求彈性較小的租屋市場,若對房屋課徵較高持有稅成本,房東可能將增加稅負移轉予房客,反致租金上漲,對剛就業的青年或經濟弱勢者,加重生活負擔。

財政部強調,影響房價因素眾多,租稅僅其中之一,房市價格取決於供需及預期心理,也涉及相關成本如建造材料、人工、資金等成本因素,房價合理化不能只靠租稅手段。

財長:囤房稅盼由地方主責| 好房網News

地方作為解析

土地與房屋是台灣地方政府主要管轄項目,理論上,也是財政收入主要來源。受限於中央全國一致心態及地方治理能自我設限等歷史因素,房地產稅佔地方財源往往不到一半,導致地方必須依賴中央資源才能勉強維持基本運作。

打房!高雄預告「囤房稅」 預計111年7月開徵

揭密囤房稅1/僅3縣市實施被狠批財政部到底堅持什麼?

台中市政府想幹嘛?

台中市長盧秀燕2002年3月1日於市政會議宣布,台中市房屋稅徵收率自治條例修正草案拍板定案,調高多屋族的房屋稅,也就是俗稱的「囤房稅」,針對持有非自住房屋訂定差別稅率,3戶以下每戶將按2.4%稅率課徵;4戶以上每戶按3.6%稅率。盧市長強調,此次稅率調整目的為平抑房價,有高達92%民眾不受影響,修正草案將於3月送台中市議會審議,如通過實施,增加稅收將「專款專用」於青年及弱勢租屋補貼,落實居住正義。

盧市長指出,台中市為全國第二大城,高達281萬位市民有居住需求,長久以來政府推動「住者有其屋」,但持有房屋數應該合理;目前有些房屋集中在少數人手裡,變成少數人掌控大多數人需求,不符合居住正義。因此,市府希望透過擴大自住用及非自住住家用房屋稅率的差距,使稅制更符合社會正義,同時也希望藉由課徵非自住住家房屋較高稅率,讓持有較多房屋的屋主,釋出房屋,達到平抑房價的效果。

盧市長說明,台中市一般自住用稅率是1.2%,經修正後的囤房稅率,持有台中市非自住房屋3戶以下,每戶按2.4%稅率課徵;持有4戶以上,則每戶按3.6%稅率課徵,預估受影響屋主約8.7萬人、房屋10.6萬戶,高達92%市民不受影響;她也強調,實施該法案後,市庫一年預計增加約4億元稅收,將採「專款專用」方式,全數投入青年及弱勢租屋補貼,盼逐步解決台中市不合理房價情形,落實居住正義。

落實居住正義!盧秀燕宣布祭出囤房稅

囤房稅率不是重點,稅基及房地產炒作才是標的物

以台中市大張旗鼓的囤房稅新聞稿,一年增加4億元代表甚麼?對台中市日益猖狂的房地產市場,有何影響?答案是,趨近於零,做了等於沒做。 台中的「姜醫生」(化名)「囤房」91戶,緊鄰台中一中商圈及學區,他在農曆年前收到中區國稅局的輔導函,「自動補報」了108年度房租共247萬多元,換算平均一戶月租才2,200多元。

比起囤房稅,幾乎所有專家一致呼籲,必須提高房屋持有的有效稅率。所謂有效稅率,是指實際繳的稅金除以市價。台灣由於課稅的稅基——地價稅的公告地價、房屋稅的房屋評定現值,都嚴重失真,即使稅率與國際相近甚至偏高,實際所課卻極低。中山大學政治經濟學系副教授李明軒研究指出,表面上,台灣土地與房屋名目有效稅率為0.6%,但由於稅基偏低,實質有效稅率僅約0.12%。再跟全球各大城市相比,台灣有效稅率相當低,最低甚至只有美國全國平均的18分之一。

調整稅基,主動權在地方政府,但中央也能有所作為。2016年時,內政部為了回應民怨,曾以補助款分配作為誘因,促使地方政府調高公告地價。當年全國平均地價調升了三成,公告地價佔市價比例從20.2%提高到20.5%。但改革之火,顯然已被澆熄。內政部資料顯示,這個數字去年已下滑到19.8%。其中,台中甚至將公告地價調降兩成,公告地價與市價比剩10.9%,蟬聯六都末座。

這才是問題所在,公告地價原本就失真,台中市政府竟然還在公告地價上面做文章,進行大幅度調降,結果一年稅收少了18億元 (2020年地價稅實徵淨額為64.79億元,較上年83.72億元減少18.93億元。全市課稅地價總數為5,342億元,較去年6,693億元,大幅減少20.18% ),房屋持有成本及增值稅補追率沒有追上來,對囤房客及炒作族而言,台中等於天堂,不炒房才是白癡。

結果,台中市長竟然大肆宣傳囤房稅收增加的4億元要專款專用,這種話術等於將人民當作傻瓜,先砍大戶的房屋持有成本,送給大戶18億元減稅,再從中撈些剩下的油水4億元交差了事,大作文章。台中有這種市長,悲哀。

附錄計算

囤房稅是什麼? 空屋稅有用嗎?各縣市2022 囤房稅計畫?囤房稅真的能抑制炒房嗎? - StockFeel 股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台中學研究進化版 的頭像
    台中學研究進化版

    台中學研究中心

    台中學研究進化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