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是新北市五股與三重邊界區,多年來,這裡屬於非都市土地一般農業區,區內早就沒有農業活動,面積大概21公頃,裡面有小學,有私立高中,更重要的,這裡已經聚集50多家農地工廠,提供幾百人就業機會。

這是高速公路南側,北側三十多公頃的農業區也一樣精采,一條高速公路劃過兩個二重疏洪道整治後的邊緣區,幾十年來,這裡的邊緣性格造就出另一種世界: 地主與業主自力救濟、自己核發建築執照。

事情開始出現轉機,2017年12月6日內政部區委會竟然核定此區(51.44公頃)為新增住商用地範圍,以擴大都市計畫方式併入三重及蘆洲都市計畫。

回到21公頃細長區,如果你是規劃者,當情勢使然,這裡要被納入都市計畫區時,你會如何定位這裡?

注意看喔,這裡的北邊是三重都市計畫的工業區,密密麻麻的工廠聚集其間,雖然沒有細部計畫道路,這麼多年來,北側工業區也自成一格,形成一個工業生態體。

image

1. 尊重現況,設法在其中擠入有限的公共設施,促使現況生活與生產條件得以有限度改善。

2. 從零開始,假設這裡是空地,設法在有限空間內創造理想新家園,趕走工業,迎來豪宅。

3. 折衷方案,工業與住宅各取一半,有新、有舊。

image

如果你是規劃者,你會走那一條路?

這條路的選擇是規劃者專利,還是政治人物的竅門?這種規劃抉擇,規劃者應該扮演甚麼角色?找尋甚麼樣的證據?

更重要的,如果你是這裡的地主,你會希望這裡的改變朝那個方向前進?先不談結論,新北市政府都委會通過的版本是: 以捷運站為本的TOD新社區。

沒錯,以住商為主的新開發區。

image

你能接受嗎?身為規劃者,你看到甚麼了?這是滅村式規劃,看似理想國,背後的辛苦,誰來理解?誰來諒解?這樣的未來,是誰的未來?

image

表面上看起來不錯,透過區段徵收方式,排除一些既存設施後,採全面更新方式,一方面提供捷運設站用地、商業區、公園、停車場等必要性設施,更重要的,在河岸邊創造住宅區,提供河岸住宅新機會,這樣不好嗎?

這種價值選擇,其實沒有對錯,只是對那些在此地上班多年的人,工作機會沒了,工廠何去何從也不是員工的決定。當我們在每一處新訂都市計畫區皆採取此種模式,台灣的都市最後的臉孔會長的一樣嗎?

這才是我們該擔心的改變。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台中學研究進化版 的頭像
    台中學研究進化版

    台中學研究中心

    台中學研究進化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