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年前我們提問:
社會需要社會住宅,我們期待政府能夠扮演社會住宅興辦重要色色
我們要20萬戶,到處開花結果。
我們要兩萬戶,處處有社宅。
那時候,我們對未來充滿不確定性,卻有強烈鬥志與使命感。
幾年後我們自問:
我們還要蓋多少社會住宅?
社會住宅應該要有合理分布嗎?還是以公有地優先,那裏有,那裏先蓋。
已經住進去社會住宅者,他們認為這項政策合理嗎?有甚麼改進空間?
還在等待社會住宅者,他們要等多久?
我們被現實磨平了嗎?
我們還有理想性嗎?
社宅的價值,真的被充分認知、發揮了嗎?
到今天,我們還是充滿疑問,但是,
社會住宅已經陸續上市,來來去去的居民已經開始享受社會住宅的基本配備,也開始動腦社會住宅其他可能性。
我們不能輕易放棄,設下停損點。
又過了幾年、我們期待:
我們會有5%社會住宅存量嗎?
我們的年輕人會在社會住宅找到新生活空間,啟動城市改造平台嗎?
我們會有專責單位,設計、接管社會住宅,接軌世界各國都市經驗。
所以我們要下定決心:
1. 帳面上的一定要完工啟用,算起來頂多1萬多戶,動工才是真道理。
2. 未來幾年繼續倍增下去,朝5%存量邁進。大學宿舍,高中職宿舍,照樣可以算進來,新蓋的、改裝的、租金補貼的,全部要納入。
3. 社會住宅不只是生活空間,也是共享、社會改造、新生活運動樞紐,設計力及經營管理力要到位,社宅的公共空間及私人空間要進入2.0模式。
4. 專責法人必要性高,從都市更新、公有財產作價及橫向部門資源挹注同時下手,創造永續經營管理、具備前瞻力的人才庫。
5. 租金水準要到位,區隔20%以下人口需求及20-50%人口的負擔能力,各司其職,才不會互相毀滅。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