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媒體上出現南區南門橋完工的新聞,造型奇特的橋舉行通車典禮,政治人物爭相拍照留念,甚至連市長也來搶功,盧秀燕說:
南門橋位在大里、東、南區3區交界,但橋梁老舊、橋齡已逾一甲子,橋寬也僅約14.4公尺,大里往來台中市區的重要道路中興路,全長3.3公里中,全線只剩此路段不足都市計畫的20公尺寬度,常因橋面狹隘造成交通壅塞,地方盼拓寬改建。
「台中的重大喜事!」盧秀燕說,南門橋最早是日據時興建的吊橋,後在1958年改建為第二代混凝土橋樑,這次改建拓寬的第三代橋梁,總經費約1億7000萬元,中央補助70%經費,市府連3年編列預算共5100萬元,近日已完成橋面工程作業,經嚴謹的專業勘查及符合道路交通相關規定下,今天先行開放通車,有助紓解地方交通。
南門橋外觀顏色為藍綠色。盧秀燕強調,「市長施政沒有藍綠,這座橋梁不藍不綠,有點藍又有點綠,就是中庸之道,希望大家可以感謝爭取及興建這座橋梁的有功人員。」
盧秀燕市長說對了嗎?一個已經擔任台中市長三年多的人,面對這種歷史場景,幕僚準備的資料,怎麼會這麼單薄?
首先,甚麼是南門?這條路真的是日本時代吊橋的延續嗎?時間在往前拉一點,南門,應該就是台灣省城的南門,因為有省城,才有南門,不是嗎?否則怎麼會突然跑出東門、南門等道路?這麼重要的史蹟,只能淪落在河床上,合理嗎?
其次,台中市政府表示,新建橋型採中路式鋼拱橋,藍綠色橋體融入周邊水與綠環境,並搭配植栽點綴,夜晚吊索還會投射燈光勾勒浪漫氛圍;另拓寬工程全長約260公尺,包含南門橋改建長度為77.5公尺,拓寬後原本2車道調整為4車道,盼有效改善中興路二段舊有交通雍塞問題、提升行車安全;前後路段也納入道路燙平作業,改善長度約210公尺、寬20公尺,提供更安全舒適的行車品質。
試問,面對這種歷史場景,道路規劃設計只能這樣嗎?只能說,我們希望台中市政府當局面對這種歷史場景,態度可以更謙卑一點,這是一個到處是博物館的城市,橋梁工程來來去去,歷史記憶才能使這個城市更偉大,共同勉勵之。
更重要的,南門橋改建是誰提的?
看看2018年8月28日新聞: 南門橋是林佳龍市長任內完成的規劃設計,原本預期一年內可以完工,結果呢? 拖了四年才完工。這就是盧秀燕市政府的效率
連接大里和南區的南門橋,1958年興建至今已經一甲子,因橋梁老舊加上寬度僅14米多不敷使用,市府在中央補助下,決定斥資1.7億進行改建,並一併將連接的道路拓寬為20米,市長林佳龍今天前往大里、南區向民眾宣布,新橋將在明年動工,工期為1年,將一併規劃親水環境,讓新橋成為兩區新地標。
台中市長林佳龍今天表示,連接大里、南區的南門橋,最早是日治時代興建的吊橋,1958年改建為混凝土橋後,成為大里、霧峰往來台中市區重要的交通動脈,但興建至今已60年,雖安全無虞,但橋寬僅14.4公尺,已經不敷使用。
林佳龍今天前往南區和大里向民眾宣布南門橋將改建的消息,還特別從南區走過南門橋抵達大里,包括東南區市議員鄭功進、邱素貞,大里、霧峰區市議員李天生、張芬郁、張滄沂、南區南門里長邱鴻章、大里祥興里長黃春海、大明里長黃顯堂和多位市議員參選人都出席。
林佳龍表示,大里祥興里長黃春海、南區南門里長邱鴻章,一再爭取南門橋改建,為此爭取到中央補助1億1千多萬,共斥資1.7億進行南門橋改建,未來新橋除了交通運輸功能,還將結合文化、水利,營造親水環境,並有燈光造景,讓新的景觀橋成為兩區的新地標。
林佳龍並強調,縣市合併最大挑戰是「都市縫合」,上任後積極縮短橋梁、河川兩側,過去因屬於不同行政區而出現的景觀落差,南門橋改建就是重要一步。
市府建設局則表示,此次改建從大里中興路2段822巷口到南區七中路口,包括橋梁、道路都將拓寬為20米,今年將完成橋梁設計,明年將發包興建,工期為1年,施工期間南門橋封閉,由大里往南區民眾可提前在大智路右轉,再接喬城路過旱溪,由南區要往大里的民眾,則可改走明德街、大智路,繞路的距離約0.6到1公里。
南門橋大事記:
清朝台灣省城時代,1889-1891年,部分南門城牆與城門完工,南門路前身
日本時期,南門吊橋興建,連結南區與大里
1958年,改建為混擬土橋,寬度14.4米,2020年拆除重建,存在62年
2018年8月28日,林佳龍市長宣布南門橋改建,斥資1.7億元
2022年7月25日,改建為鋼拱橋,寬度20米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