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前往大里區公所與纖維博物館合署辦公區踏勘,實在想不透,這樣的安排是誰想出的點子?犧牲了博物館,也創造一處極不便民的區公所,殊不知,這是一個人口超過21萬人的行政區。

No description available.

就在纖維博物館前方德芳南一街與大里一街口,看到一棟造型較奇特的建物,好奇心驅使下,查了一下資料。

大里區一棟民房觀察

甚麼樣的人會購買一塊230坪住宅區土地,建蔽容積60/180,然後在上面蓋一棟三層樓住家,卻只用了37%/97%建蔽容積?然後築起環狀圍牆,將自己包起來?

大里區一棟民房觀察

工程造價387萬元? 真的嗎? 這寫給誰看的?開工日期,1997年3月5日,竣工日期,1997年12月5日,真的嗎?一棟三層樓建築只需要9個月就可完工?

大里區一棟民房觀察

看似寬敞的土地,房子卻與後方房屋幾乎緊貼,設計建築師難道沒發現嗎?這樣的民房真的適合居住嗎?

這樣的都市地景環境是業主的決策,還是設計者的想像?

鄰棟間隔本來是標準配備,怎麼設計者會推出這種低於標準的產品?

居住者沒有抱怨嗎? 看似寬敞的前院變成一種幻覺,因為後院與隔壁建築的距離讓人窒息。

這是規劃者可以避免的問題嗎?還是土地分割導致的難題?

一日建成,50年不變,這樣的地景細節,誰來調整?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台中學研究進化版 的頭像
    台中學研究進化版

    台中學研究中心

    台中學研究進化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