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今天閱讀到兩張有趣的圖表,台灣邁向淨零社會,其中淨零排放四大面向: 能源轉型、產業轉型、生活轉型及社會轉型中,綠能產業是重中之重。治理基礎當以科技研發為首要,氣候法治調整為輔。

image

image

單單綠能部分的土地需求就高達數萬公頃,未來幾年需求最高達六萬公頃,但是經過仔細評估盤點後,22個縣市中,大概只有七個縣市的土地符合資格,分別是台南、高雄、桃園、新竹縣、彰化縣、雲林縣、屏東縣,算起來大概一萬多公頃。

那些土地符合資格呢? 台灣土地總值高達114兆元,那些土地適合釋出?那些土地絕對無法被利用?

1. 公有地,還是私有地? 兩者間存在何種關係? 能否透過交換分合達成? 還是區位優先,無法妥協?

2. 這些土地誰來投資? 如何計價? 市場機制,還是政策導向,不惜成本?

3. 投資成本如何計算? 電價高低可以撼動嗎?

4. 地主意願如何納入考量? 供需法則靠甚麼調節? 價格嗎?還是強制性法規?

5. 國土功能分區要配合演出,還是採絕對管制,禁止變更?

沒有討論土地價格及電價高低,我們如何有效切入淨零社會的轉型討論?

土地單一使用,還是複合使用?

光電產業需要的土地只能從素地下手嗎?還是另有其他可能性?例如,水體、公共設施用地之複合使用?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淨零 土地成本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台中學研究進化版 的頭像
    台中學研究進化版

    台中學研究中心

    台中學研究進化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