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題目很奇怪,鐵路車站及鐵路高架是台鐵公司的事情,當然是台鐵公司要自己負責成敗。
從部門主義角度,這個答案很合理,自己的事情自己負責。
問題是,台鐵車站通常是一個地方的重要門戶,當一個車站區花這麼多前立體化後,其成敗如果被窄化成台鐵內部事務,地方發展變成部門主義,各自為鎮。
地方政府存在何用?
兩大高架車站商場閒置報導,聯合報幾天前有一個連線報導,
台中、員林鐵路高架化通車多年,高架車站、軌道下方規畫商場,但招商不順利。日運量破萬人次的「一等站」豐原、員林車站,除了便利商店、抓娃娃機店進駐,其餘空間閒置,還有街友出入便溺,帶著全副家當進駐,引發地方詬病。
台鐵當初看好豐原車站商業聚集,規畫1,500多坪商場,軌道下方還有700多坪時尚購物街;員林車站軌道下方也有商業空間,搭配後站商場BOT案,想打造百貨影城。但台中、員林鐵路高架已通車近8年、10年,當初亮眼的商場規畫效益,迄今仍是空中樓閣。
彰化員林車站日運量1.6萬人次,為南彰第一大站,高架站區商場長期閒置,後站1.92公頃開發案也乏人問津。高架下方的停車場高掛「招租」布條,街友入夜後攤開被褥,伴著間歇的火車聲席地入眠。
於是記者訪問了未具名學者,該學者認為,不是有商業空間就能招商,這些閒置商場都是台鐵公司化前,缺乏專業規畫的結果;現在既已轉型,大環境、景氣都改變,不要再緊咬十多年前的評估,應跳脫傳統思維,引進專業經理人,才能創造獲利。
如何解讀?
首先,這個新聞記者的採訪及報導水準有待加強,硬將兩個高架車站綁再一起本身就有問題。
豐原車站高架化是大台中山線鐵路高架化一環,全長21.7公里,共計10車站,耗資372億元。員林車站則是單一城市立體化,全長3.98公里,耗資58億元。兩者規模相距甚遠。
兩者的高架化皆與地方政府有密切關係,換句話說,這是地方要求的立體化,而非台鐵本身自願的立體化,任何高架化報導皆要有地方政府的意見,綜觀全篇報導卻不見台中市政府及彰化縣政府意見。
其次,豐原車站商場旁邊還有一個轉運中心,兩者互為搭配,我們要問的是,台中市政府的轉運中心成效如何?兩者的合作關係是否存在?
第三,員林車站的重點是都市更新計畫,閒置商場是否與都市更新推動不力有關,這部分誰應該負責?
換句話說,這是劃錯重點的報導,只報導台鐵公司招商,刻意忽略地方應有的責任與態度,誤導性強,新聞性低,這種記者水準有強化空間,編輯台的能力可能要多些在地知識。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