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104銀行揭露的公司發展資料:
1991 年新光三越的第一家分店在台北市南京西路誕生,至今已拓展至全台北、中、南區皆設有分店據點。目前全台共 15 店、20 館,近 7,000 個專櫃,每年吸引超過1.3 億人次的顧客造訪,因具備豐富的展店經驗及創新的生活提案,新光三越所到之處皆以獨具特色的各項服務吸引人潮聚集,30 年來秉持著以消費者為核心,持續創新打造新體驗、新消費、新永續的美好生活方式。感謝消費者一同與新光三越走過璀璨三十年華。未來,新光三越仍將秉持真心誠意的經營理念不斷向前邁進,並善盡企業社會責任,為人們帶來更愉悅美好的生活體驗,創造幸福感受。
這是一家資本額150億元,員工數達2,600人的公司,公司總部在台北信義區,金雞母則是台中店。
台灣就業通資料稍有不同:
目前新光三越在台灣北、中、南共有22個據點,總面積達120萬平方米,因具備豐富的展店經驗及創新的生活提案,新光三越所到之處皆以獨具特色的各項服務吸引人潮聚集,每年吸引超過一億人次的顧客造訪。未來,新光三越仍將秉持真心誠意的經營理念不斷向前邁進,並善盡企業社會責任,為人們帶來更愉悅美好的生活體驗。資本額150億元,員工數3400人,負責人吳東昇。
2025年2月13日星期四早上11點33分發生氣爆後,台中新光三越百貨被無限期停止營運,周邊消費環境也受到影響。
台中新光三越百貨2000年開幕,營業面積3.18萬坪(10.5萬平方公尺),是台中市新市政中心專用區第四種專用區的龍頭,與緊鄰的大遠百去年加總營業額高達467.3億元,遙遙領先其他同業。新光店營業額甚至比台北101的220億元還高出38億元,穩居台灣百貨業龍頭。
當新光三越百貨走入停業,對大台中百貨零售業會帶來甚麼衝擊呢?
1. 每日營業額損失是第一層衝擊,粗估每日損失高達7000多萬元,每月損失超過20億元。
2. 新光三越表示,中港店約有300多名正式員工,將依照現場作業需求彈性調配班別,保障員工的權益與薪資。曹美虹進一步說明,除了安全人員與警衛留守,其他暫無法調配的員工都是帶薪休假,而且是採取公假,不會影響員工本身的休假天數。中港店內的櫃位與廠商也因此停業,305名正職員工加上數千名廠商員工瞬間進入停職狀態,很多家庭生計立即受到影響。
據了解,台中新光三越共有800個專櫃品牌,約3500名員工,其中300家是全台的櫃王或店王,而全台櫃王又有30家年營收破億,甚至2017年倫敦香氛品牌Jo Malone在台中新光三越的業績,還創下當年度全球第一。由此推論,受影響員工及廠商應該上千人,這種大規模非自願停業,保險公司可以負擔到甚麼程度,值得關注。
3. 當最大百貨公司進入半歇業狀態,原有的消費群何去何從?尋找替代性地點,還是停止消費?周邊的大遠百、老虎城、SOGO百貨等公司是否會因此成為替代性選擇,值得觀察。
換句話說,災害發生當下重點是救災及復原,接下來,台中市政府相關單位還能做甚麼?應該做甚麼?
無限期停業的期限設定,誰來發動?誰來引導?各方利益的平衡,誰來協助?
停業措施是0、1選項,還是逐樓層開放,顯然是需要被嚴肅討論的課題,更需要跨部門協調與協助。
這些都是考驗執政當局的重大課題,盧市府如果選擇迴避、卸責,會是台中都市發展的更大災難。
如果這幾天又開始出現台中市長民調第一的新聞,我們幾乎可以預期,台中市政府已經選擇放棄任何具體作為,新光三越相關廠商、員工及消費者要有心理準備,這是這幾年台中的日常,自求多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