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一二三四五
曾經,在台灣開發史上有過這麼一個說法: 一府、二鹿、三艋舺,大家朗朗上口,台南府城、鹿港及大稻埕商業貿易,至於第四呢?有人說四北斗,有人說五就是芳苑,沒錯,就是鹿港福興的南方小鎮,王功漁港的所在地, 番仔挖/芳苑鄉,這個人口約3萬多人,面積9000多公頃的濱海小鎮,在台灣開發史上似乎曾經佔有一席之地,作為鹿港外圍港口,你儂我儂,鹿港不榮,芳苑莫何。
台灣一二三四五
曾經,在台灣開發史上有過這麼一個說法: 一府、二鹿、三艋舺,大家朗朗上口,台南府城、鹿港及大稻埕商業貿易,至於第四呢?有人說四北斗,有人說五就是芳苑,沒錯,就是鹿港福興的南方小鎮,王功漁港的所在地, 番仔挖/芳苑鄉,這個人口約3萬多人,面積9000多公頃的濱海小鎮,在台灣開發史上似乎曾經佔有一席之地,作為鹿港外圍港口,你儂我儂,鹿港不榮,芳苑莫何。
這是一個有趣的案例,彰化縣境內需要穩定自來水供應,自來水公司多年來積極尋找水源,最後選擇在南投草屯設置鳥嘴潭人口湖,用以取代彰化地區部分地下水源,每天穩定提供27萬噸自來水,並且在台中市烏日行政區溪尾新安厝段設置面積18.3公頃淨水廠,最後利用彰化縣境內台14公路作為進出淨水廠通路。
如此安排的理由之一是彰化地區對淨水廠設置有疑慮。
鹿港書法家黃祖輝(本名黃朝欽,1896-1961),生於日本治台初期,受日本教育,且將其融入個人書法淡墨創作,作品可見於龍山寺、天后宮及長源醫院等地方機構。前二者為國定古蹟,既然已經認定黃祖輝先生廟內墨寶具備高度地方公共價值,當使其成為古蹟不可分離的一部分,永久保存,在地人可就近、永遠地分享黃祖輝先生的藝術成就。自己的寺廟,自己的寶藏,美德一樁。
這樣夠嗎?我們需要進一步找出黃祖輝先生幾十年前居住過的故居,進一步透過文化資產手段,使其成為名人建築嗎?
1967年陳水錦創立,資本額18億元,員工數達1,100人,營業額超過百億元,這樣的企業應該位於甚麼區位?答案是,彰化省道彰南路邊的鄉村區丁種建築用地及特定農業區的丁種建築用地。合理嗎?工業區應該有的設施,除了便利的交通外,應該還要甚麼?
如果都市計畫將其納入工業區,是否只能包括既有廠區?這樣的廠區有擴充的條件與空間嗎?
南投埔里盆地的面積不小,跟原來的小台中市面積相符,約1.62萬公頃,比新竹市、嘉義市、基隆市面基都還大,現況人口約8萬人上下(40年來人口持續微幅下降中,最高曾經達8.7萬人)。這裡是進入霧社與清境農場的入口,也是轉折進入日月潭的門戶區,地理位置相當特殊。
下圖是埔里小鎮的都市計畫圖,看起來很漂亮,單核心結構,面積569餘公頃(全鎮3.5%),計畫人口6.5萬人,公共設施大概畫了169公頃,占全區面積約29%,算是小而美的計劃區。也就是說,這應該不是一個高度成長的地區,因為既有基礎設施可能無法負荷。
地點在南投溪頭遊樂區第一停車場的大門口,這裡是觀光休閒勝地,每年上百萬遊客在此穿梭,多數選擇開車來,但是大眾運輸其實也有使用者,每天至少30幾個班次來回穿梭南投、台中與彰化。
彰化客運在此有一轉運站,土地是都市計畫車站用地,地主是台大實驗林管理處。可能因為生意也不錯,彰化客運表示想擴充原來一個月台為三個月台,說不定還可以讓其他客運業者使用,促進地方觀光發展。
雲林縣是一個很特殊的縣市,境內20個鄉鎮,各有春秋,人口數量在1970年代攀上高峰,超過80萬人,也因為如此,當時的執政者看到農業社會轉型工商發展的需求,1990年代擁抱了金雞母-台塑六輕,原以為可以鴻圖大展,吸引遊子回鄉,20年後的今天,雲林縣人口已經來到68萬人,不增反減的現象,似乎沒有止血的跡象。
縣市國土計畫草案陸續公展,進入審議階段,試問,面對第一次國土計畫,審議單位要審議甚麼?審議如何進行?如何收斂?
理論上,各縣市國土計畫皆按照營建署制定的規劃手冊陸續完成,規劃手冊包括應有的章節、圖表等規範,理論上,各縣市國土計畫報告書應該不會有太大問題。
彰化縣前文化局長陳文彬表示,彰化縣1723年建縣,這是由「官方認證」的歷史,彰化縣是目前台灣歷史最悠久的縣治,而將近300年來完全沒有改過名字,自始迄今都叫做「彰化」的縣治,1723年是清代雍正元年,隔年開始蓋彰化孔子廟,1726年雍正四年彰化孔廟初期完成;彰化是有歷史的土地,傳承百年的南北管見證彰化的歷史發展,這就是彰化的光榮與驕傲。
作為中台灣最重要縣市,彰化縣將於2023年見證300周年紀念,在這個即將到來的日子,彰化縣可以做甚麼呢?
一、前言
台中綠線捷運延伸彰化路線已納入前瞻計畫,交通部2019年5月召開彰化鐵路高架化審議,部分專家質疑捷運延伸段,緊依台鐵軌道,差距不到2公里要多花200億,基於此,部分專家建議彰化鐵路高架化既要新設金馬新站了,何不共構。
彰化市都市計畫歷來已久,面積1234公頃,計畫人口20萬人,其中竟然藏有13處古蹟保存區,合計面積5.36公頃,值得重視。
保存區 本計畫劃設一處保存區,於主要計畫劃設面積為 1.83 公頃,占計畫面積 0.15 %。
這一天,我寫下: 2019/7/21 社會充滿八卦與驚奇,庶民與墅民分不清。
一個有趣的規劃問題是: 在中南部鄉村區與農業區興建豪華住宅到底是甚麼現象?
李氏家族將此議題充分凸顯。
首先,他們的農舍蓋在特定農業區土地上,查證至今看起來
走入古坑的樟湖才知道,這裡有野生的大青,別稱蘭草,這是藍染熱門的原料植物。
來到劍湖山才知道劍湖真的存在,就在慈光寺的前方,而劍湖所在地在1990年出現了耐斯集團開發建設的劍湖山世界,占地約60公頃。就在劍湖的旁邊有一處賣咖啡的慈園茄苳木棧咖啡,在這裡可以遠眺古坑市區及清水溪、湖山水庫。
靠近虎尾糖廠區有一台鐵擁有的倉庫,俗名貨物掛,據稱這是明治末期興建的設施,時間點大約在1910年,只是根據國有財產署的清冊,這批面積約200坪的倉庫在戰後有些許整建,並且閒置至今。
問題來了,這裡在五年前就已經在縣政府的主導下,啟動公辦都更的作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