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劃本來就是為了準備改變所做的努力,規劃帶來願景與希望,也帶來預期性的破壞。只是面對不想改變者,規劃往往成為扼殺老舊聚落與血緣家族的幫兇。社子島案例如此,航空城也不例外。(反觀,台中的鎮南專區與體二用地區,至少,聚落被保存下來了。)
社子島面積約302公頃,緊鄰洲美聚落,行政區屬於台北士林區,範圍內有三個里,一間富安國小、一間福安國中,五間土地公廟、五大文資,居住人口約 1.1萬餘人,建築物超過2000棟。登記戶口卻超過4250戶,區內土地83%屬於私人所有,公有地不到15%,這也充分說明計畫介入的困難度。
今日的社子島問題源自1970年被劃入滯洪區的禁限建計畫,這個限制型都市計畫空有主要計畫,卻沒有任何執行計畫。雖然期間陸續出現擬定都市計畫的聲音,例如1991年發布的築堤六米都市計畫及2011年娛樂城計畫,但是40多年下來,墊高堤防與墊高土方的計畫來來去去,建築管理、土地使用分區、公共設施用地等項目皆無法被落實。然而禁限建並沒有阻擋在地居民利用農地他用的冒險,過去二十多年來,已建築土地已達57公頃多,違法設立的工廠也超過200多家,既有房舍無法改建、農地又做他用,可想而知 ,今日的社子島已非當日。
新政府上台後,透過民眾參與方式,一方面推翻2011年通過的發展娛樂城計畫,另一方面也積極尋找可能的開發願景,幾個方案選擇下,最後生態社子島拔得頭籌,這個方案的特色是築高堤防洪,並且在區內發展中密度住宅及中央公園,除了北側劃設科技產業區外,全區發展以106公頃住宅區為主軸,搭配140多公頃的公共設施用地,計畫人口抓在3萬人,也就是還有兩萬人成長空間。
然而生態社子島方案的本質就是滅村,整個空間紋理重新打造,既有聚落人口遷往安置區及協力建造區,這樣的方案當然引起世居本地的家族人口反對,因為安置是以戶口為單位,一個家族動輒幾十人,三四代同堂,根本沒辦法塞入安置區,即使分配到了土地或安置住宅,多數還是面臨高額差價的難題。對世居此區的人口,不變,還是最好的選項。
雖然台北市政府提出全面性安置計畫,包括購屋與租屋的優惠專案,但是面對不想改變的居民,這些名詞等於迫遷,想得懂卻也聽不下。
除了安置問題,社子島的敏感區位也是學術界擔心的地方,此處位於基隆河與淡水河交界,地勢低窪,任何強度的開發皆須面對韌性城市的挑戰,人可能勝天嗎?加上台北市並不缺建築用地,新北市更是空屋的大本營,在如此條件下,新增加的2萬人口,到底要從那裏生出來?這些也是讓人擔心之處。這也是部分學者長期擔心的課題: 怎麼台北市都市計畫主要計畫可以如此限縮? 社子島增加的計畫人口是否要從其他舊市區或者新開發去去除? 大台北都市計劃或國土計劃真的沒有必要性嗎?
改變,加上希望,有時候可以創造新契機,有夢最美,希望相隨。但是對不想改變,還是擔心環境反撲的人而言,在錯誤的地方允許開發,這種改變只是災難的代名詞,無須支持。到頭來,不同規劃價值的對撞幾乎無法避免,當權者當然可以負責任地說,面對既有問題,解決問題的同時,更要創造更前瞻的社子島。只是,萬一又碰到政權輪替,下一個上來的政治人物,真的會買單嗎?如果不,現在的承諾,面對開挖一半的馬路與水池,建設停擺後,社子島居民又將向誰要回,消失的聚落紋理呢?
今天,社子島新修訂的主要計畫通過了,問題才剛開始而已。計畫帶來改變,部分改變、部分保留,可能嗎?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