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維基百科簡要紀錄,18世紀開始出現所謂西餐廳,也就是供應西餐的餐館。
西餐廳是供應西餐為主的餐館,因為歐洲不同地方的菜系不同,又分為法式、英式、意式、俄式、德式、西班牙式等幾種。
在西方,雖然旅館和酒館古已有之,但主要針對旅客,本地人絕少光顧。到了18世紀,專為客人烹調食物的餐館才出現。
根據金氏世界紀錄大全,西班牙馬德里的 Sobrino de Botin 是現存最古老的西餐館,開立於1725年。第一間現代模式的餐廳(即客人各於不同餐桌坐下、從餐牌選菜、有指定營業時間)是開業於1782年的 Grand Taverne de Londres。
1789年法國大革命後,法國飲食業同業公會解散,貴族逃亡,留下大批擅於烹調的傭人,加上大批從法國不同省份湧到巴黎的人有膳食需求,於是餐館在巴黎如雨後春筍般開業,漸漸形成了法國人外出用膳的傳統,並使得法國烹飪如此受歡迎和高級化。
餐館之後在世界各地迅速發展,美國首家餐館Jullien's Restarator於1794年在波士頓開業。
台灣西餐廳發展簡史
臺灣西餐則是日本時代的產物,1895年的北門街就已有了「臺灣樓」,到1908年冬,臺北的「鐵道飯店」開幕,臺北最高級的西洋料理華麗出場。到1934年成立的波麗路西餐廳,已經是非常成熟的在地化西式料理屋了,或許可以稱為臺式西餐。
87歲波麗路。台北市大同區民生西路314號波麗路西餐廳成立於日治時期1934年(昭和9年),其本店建築在2006年(民國95年)被臺北市政府指定為臺北市歷史建築,應該是台灣現存最早西餐廳。 創辦人廖水來以對藝術、音樂的喜愛,一生長期資助台灣年輕本土畫家,因此餐廳即以法國名作曲家拉威爾一首圓舞曲『BOLERO』作為店名,同時以擁有台灣第一流的音樂設備、播放進口古典音樂作為廣告,在物質貧乏的年代,吸引無數文人雅士、政商名流前往,而來波麗路『聽音樂、論時事』頓時成為當時台北人流行時尚指標之一。
波麗路本店建於1920年代,在1934年開業,1947年由畫家顏雲連設計改裝,其建築為本土日據時期現代風格,是「沙龍文化」起源地。在公務員月薪僅有幾百元的年代,波麗路的招牌餐點法國鴨子飯一份就要價25元,咖啡一杯也要8元,當時波麗路是最時髦的聚餐地,客人都是有頭有臉又有錢的人物。包括王永慶、蔡萬霖等都是座上賓。 1976年第二代兄弟分家,另於民生西路308號開設新店。
台中呢?
台中市平等街75號的紅地氈餐廳,還是千越大樓四樓的仙堡西餐廳( 臺中市綠川西街一一五號四樓 ,1989年撤銷),那一家比較古老。
沈文程
1954年生於台東卑南,為台灣知名男演員、主持人和歌手。
早年在台中仙堡西餐廳駐唱,演唱西洋歌曲,捲髮外型、別具特色。
1982年被愛莉亞唱片董事長蔡振南挖掘,首張專輯《心事誰人知》一炮而紅,熱銷百萬張。
1994年自行製作並發行《來去台東》、《舊情也綿綿》,轟動至今。
1999年榮獲第10屆金曲獎最佳方言男歌手獎。
1999:第10屆金曲獎 最佳方言男演唱人獎 起程
2013:第48屆金鐘獎 行腳節目主持人獎 寶島漁很大
台中西餐廳發展史
篤信街27號波士頓牛排創立於1982年,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