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甚麼是總量?

在會計學,總資產是所有資本財的加總,看起來是算術問題,似乎不難。會計有年度,但是有世代嗎?現在的資產,會是下個世代的負債嗎?總資產除了資本財之外,人力資源怎麼計算?無形資產如何計算?

公有財:

在道路,我們計算容量與流量之間的關係,容量是總量,流量是消耗量,當兩者出現不均等現象,道路交通可能會出現湧塞現象。

在自來水,我們計算水資源供給與需求之間的關係,水資源供給是總量,很難無限制擴張,當需求大於供給時,我們通常要求需求節制。

在電力呢? 總量來自不同發電方式,各有風險與成本,即使節能口號多年,我們還是無法對發電方式達成共識,各說各話。總量? 台電是賣電的,大家不用電,台電賺甚麼?

共有財:

 

在乾淨空氣,我們沒有總量概念。勉強地說,我們似乎只能有"受汙染空氣"總量的概念,有了總量,我們才能談減量。

但是,受汙染的空氣總量包括那些汙染源?汙染如何計算?誰來計算?計算那一個時間點? 那一個地點?那一個地區?那一個區域? 怎麼加總? 我們知道污染與健康有關係,但是甚麼樣的關係呢? 相關性,還是因果性?

私有財:

在農地,我們假設台灣社會應該要有一定數量的農地才能保有糧食自主性,在過去,這樣的觀念不用政府講,農地所有者自己就會戮力達成,因為耕作是它們的生活方式,也是他們的謀生財源。

台灣在19世紀只有不到40萬公頃農耕地,因為農耕灌溉技術已然極限,在日本人的加持下,台灣的農地面積增加了一倍,國民政府來台後,旱地高山地也加入農業生產行列,農地面積直逼百萬公頃,這是總量嗎? 台灣都市計畫區的可發展區只用了20萬公頃土地就裝了1800萬人,這些土地還可以裝下700萬人。剩下的340萬公頃,上自中央山脈,下自海邊鹽田,皆可為農業生產用地。

前提是,擁有這些農地的地主們可以從中得利。否則,否則,我們可以逼迫地主下田耕作嗎?我們擁有這些農地嗎?我們真的可以說三道四嗎?

農地總量是一個迷思,過去不是,現在是,未來呢?

就在台中,我們在烏日交流道下方有個看似工業區的溪南優良農田特區,超過七百間工廠在過去二十年就種在田中間,創造了上萬個就業機會。把這個地方稱作優良農田? 我們可以如此昧於事實嗎?我們可能開出怪手推掉上萬人的工作基地嗎?只因為,我們需要"優良農田"? 就近合法安置錯在那裏?

我們不要汙染的天空,誰不想。我們不要汙染的農地,誰要? 但是,我們可以因為不要,就昧於現實,就拆毀種在田中央的工廠嗎?只因為,我們不用靠農地與工廠過活,所以我們才有資格這麼大聲嗎?

台中需要多少工廠? 沒人知道,因為這是競爭力與趨勢問題,設定一個工廠總量,意義大嗎? 除了已經登記的一萬六千多家工廠外,那些將近一萬七千家的未登記工廠,他們可以被放入總量嗎? 很可怕的數字,冰凍三尺的數據,我們可以當作沒看到嗎?

計畫本來只是一種面對過去與未來情境的社會研發工程,計畫不等於開發,也不可能等於開發(那個私人開發者會乖乖聽話的?除非想白吃午餐者),這是台灣社會累積多年的誤解,只是政府本來就不可信,說了也等於白說。

計畫是一種準備,開發則有風險,準備是為了降低風險,開發風險本來就應該由開發者承擔,只是我們的制度設計往往讓開發者賺錢走人、賠錢丟給社會。

 

當我們認知到中央農委會最大業務是農地休耕補助之際,我們還能期待農委會公布的農地總量與縣市分派有任何合理性嗎? 台中真的需要4萬多公頃農地嗎? 台糖真的是農業公司嗎? 國產署真的不賣地嗎?

 

個人支持,無汙染農地工廠就近安置,且安置納管條件是土地只租不售,地主可收租金,但是土地買賣必須透過政府才能轉手。一旦就近安置園區出現,立即展開撲殺驅逐行動,絕不寬貸,否則農地工廠問題繼續在經濟部與農委會推諉中打轉,讓地方成為受害者。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農地總量 大台中
    全站熱搜

    台中學研究進化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