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台中遺址
2010年2月起,台中科博館舉辦城市考古—滄海桑田話台中特展,並由科博館人類學組助理研究員屈慧麗擔任策展人,她表示,從遺址地點的時空分佈來看,大台中都會區的遺址資料就像一部史書,目前台中市已知遺址有22處,台中縣遺址登錄有136處(合計158處)。
藉由這些遺物和遺跡證據,可得知台中縣市均歷經新石器時代至鐵器時代,也就是說四千多年前台中地區早有人類聚落型態出現。
西墩里遺址
台中市環中路二段及福科路一帶十二期重劃區內的公兼兒六公園用地,2009年3月間整地時挖出不少繩紋陶片,經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人類學組助理研究員屈慧麗帶隊試掘,三個月內挖出五百多件精美文物,包括罕見的玉梳,及大量疑似祭祀或生活使用的三連杯等。屈慧麗表示,推測是距今四千多年前的牛罵頭文化,呼籲台中市政府重視並現地保存。
科博館人類學組何傳坤主任表示,大量玉梳出土代表附近可能有墓葬,目前考古團隊尚未在台中市發現牛罵頭文化史前人類遺骸。未來如果能發現,將可能改寫台中盆地發展史,甚至因此找出整個世界的南島語族發源地可能在台灣的關聯性,改變島嶼人類族群遷移的歷史。屈慧麗則指出,此次出土文物的精緻與數量,都是台中盆地史前文化遺址挖掘中最多的,因為該處是節能減碳公園用地,希望市府能整合各單位進行遺址保護,未來盼望成立博物館,結合公園與教育功能,讓大台中市民能夠更了解自己的文化歷史。
所在位置
福星路附近地區細部計畫區面積: 89.12公頃 (都市計畫一通於2004年5月5日通過),這是台中市政府於1990年發布的細部計畫區,緊鄰逢甲大學與僑光科技大學,計畫區面積89.12公頃,計畫人口:1.4萬人。計畫區內有兩處公園,其中一處公兼兒六是科博館考古挖掘地點,土地面積: 2.668公頃,同一街廓緊鄰住2用地。
未來發展
2009年11月台中市文化局長表示,最近將於12月底召開遺址審議委員會評估,並優先將該精華區列為「列冊遺址」,爭取經費請考古團隊繼續挖掘,未來則尊重考古學者意見,進行文物的保存與展示,至於公兼兒六公園用地,也暫時不會進行任何工程。
消息發布至今將近3個月,西墩里遺址就不再出現於新聞媒體之中。個人真的很希希望,這不是另一個七年的開始。遺址保護真的需要有心的公部門官員主動介入,主動協調各單位,甚至不惜得罪相關單位,以捍衛遺址的完整性與文化應用價值。更重要的,隨時發布遺址相關作為,不但有助文化遺址的保存,更可激發市民社會更多的投入與支持。
西墩里遺址報導: 科博館 http://web2.nmns.edu.tw/PubLib/NewsLetter/99/267/a-5.pdf
重要記錄: 台中直轄市政府於2011年8月31日公告西大墩遺址為市定遺址,指定面積2.73公頃,文號: 100年8月31日府授文資字第100065322號。
【大紀元2011年09月06日訊】(大紀元記者黃玉燕台灣台中報導)台中位環中路二段、福科路與福科二路間的西大墩遺址,經搶救挖掘,發現許多牛罵頭及番仔園時期的重要遺物,為台灣首見的祭祀遺物,即日由市府文化局公告指定為市定遺址。
文化局指出,西大墩遺址原為公園兼遊樂場預定地,建設局規劃為環保節能減碳公園,卻在興建前發現考古遺物,之後陸續在公園西側發現多個高圈足三連杯、陶器、玉梳型玉飾等,經國內考古學者鑑定,認為這些遺物屬史前人類的祭祀遺物,在台灣及東亞是首次發現。
西大墩遺址主要為牛罵頭時期(距今約4250至3880年間)、番仔園遺物(距今約1700至1300年間)。有學者認為,遺址西側應為史前人類的祭祀空間,保存狀況較完整,東側受道路、建築及農作影響,出土遺物較少。因此將遺址分AB區。A區以現地保存為原則,開發行為受限制,B區則進行一般管制,工程及開發應進行施工監看。
文化局表示,據學者意見,西大墩遺址在學術研究史、同類型遺址數量的稀少性,或遺址文化內涵的特殊性,都是值得保存。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