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年前,台灣的中央政府有鑑於房價高漲對中低收入戶造成的壓力,企圖透過新市鎮開發,釋放合理價位土地,紓解高房價問題。在北部,淡海新市鎮計畫,在南部,橋頭新市鎮計畫,兩者皆匡列數千公頃土地,由上而下點石成金,將上千公頃農地變更為住商用地,預計容納各30萬人口。
26年後,橋頭新市鎮計畫區內人口不到4萬人,當初被蓋頂的橋頭市區依然擁擠,外圍的細部計畫區,只動了一期,街道很美麗,房屋也陸續現身,人煙卻依然稀少。
今天碰到橋頭新市鎮計畫通盤檢討案,忍不住發言要求中央政府收回當初釋出的發展權,將橋頭新市鎮尚未開發的土地還原為農業區。
這樣的發言當然很不討喜,只是身為規劃者,我們不禁要問: 過往誤判造就的錯誤地景,只透過調降計畫人口,換湯不換藥,繼續打迷糊仗,真的對嗎?
26年的計畫目的是透過釋放低價農地,增加中低收入戶住宅的庫存,這麼多年了,橋頭新市鎮有如預期成為中低收入戶住宅的大本營嗎?這裡提供的有限住宅真的平價嗎?
如果答案很清楚,我們真的只能選擇繼續等待,明天會更好?明天會有奇蹟出現?
其次,私人地主多年來在錯誤的發展權引導下,依然期盼著糞土可以變成黃金,公有土地管理機關與台糖公司在帳面上依然登記著住商用地的有價身分,這樣真的合理嗎?
沒錯,進行中的二期細部計畫被調整為高雄科學園區可能有機會帶來新的產業機會,進而引動周邊土地發展,只是這樣的發展,在總量容積市場機制下,難道不是挖東牆補西牆的作法嗎?
這麼多年來,橋頭新市鎮計畫不斷地透過個案變更方式,修改計畫,算一算快40次,頻率這麼高的個案變更代表其整體性蕩然無存。即將啟動的通盤檢討作業,又如何令人期待?
結論: 發展權人人想要,給很容易,收回很難。規劃者真的要記取教訓,別再亂給發展權了。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