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這是一個位於海邊的農場,面積幾百公頃,至少400,應該有過他的輝煌期,隨著時代演化及天然條件的改變,農場土地使用面臨改變與被改變的轉折。

1986年葦恩颱風後,這裡被改變了。

前身是農場,今世四分五裂,有平地造林、有濕地、有荒地,也有租地耕約及少數結構物。

image

怎麼辦?

與農場關係密切的鄰近聚落要跟著萎縮嗎?還是自我轉型,各自獨立?

新的投資者租了一部分土地,他有甚麼責任去統籌整體區域環境的改變嗎?還是繼續兄弟爬山、各自努力?畢竟投資幾十億,風險這麼高,誰能分攤呢?

區域計畫及國土計畫審查重點應該放在那裏?國家能源政策至上,樂觀主義?

新的投資者留了一些土地做為農電實驗區,設法引進有機作物與土壤結合,創造另類農業生產力。

image

新的能源方向很好,執行起來,顯然不容易落實。農業、觀光、地方發展、能源政策,投資報酬率、區域競爭力,這些大塊頭字眼,要找誰來關心,來落實?

image

20年後回頭看,今天我們找到投資百億元的有心業者,配合進行中的南北濕地(宜梧南北濕地)及地方轉型發展,我們今天的整體決定會往好的方向前進,把不利耕作土地作更有效利用,把適合農耕土地找出來,把溼地水鳥生態重新建構完成。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宜梧農場 星耀能源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台中學研究進化版 的頭像
    台中學研究進化版

    台中學研究中心

    台中學研究進化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