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認三民主義是台灣社會的本質
民有、民治、民享是西方自由主義及個人主義發達的產物,台灣人誤以為孫中山嫁接的三民主義可以在台灣被落實,實際上,根本不可行。
漲價有歸公嗎?不動產有根據實價課稅?為什麼沒有?
因為沒有,所以土地成為眾矢之的,誰也不想放棄輕鬆入袋的財富。
真正的台灣版三民主義是: 移民、殖民、難民,三種性格深入台灣人的DNA,這才是問題的根源。這種DNA擅於短期操作,沒有長期觀,見好就收,見不好就跑,公共事務、政治參與能閃就閃。
農地成長日記
農地上究竟應該種甚麼,在農業社會不是大問題,進到工商社會後,農地上究竟可以種甚麼,因為涉及私人土地財產權,政府只能被動觀望,直到問題一發不可收拾。
今天,台灣的農地上除了種稻米、雜糧蔬菜水果外,寺廟、餐廳、民居、民宿、工廠、倉庫、種類繁多。
怎麼辦?
三權分立
農地是私人財產權,農地上長出不該長出的東西直接衝擊你我他的環境權,農地上長出工廠、餐廳涉及生存權,經濟產值、就業機會滅失後,誰來取代?
五權共治
規劃權及管理權長期被賦予特殊任務,規劃者嘗試將大面積農地劃設為農業專區,管理者嘗試阻擋不相容使用進駐專區。
結果,管理權長期功效不彰,一次次的阻擋變成擾民,變成政治攻防。規劃者一廂情願的專區規劃,沒人買帳。
三權繼續打架,兩權落空,誰是贏家?誰是輸家。
農地(工廠)發展階段論
農耕期、農地重劃期、家庭工廠期、默許期、市地重劃迫遷期,大雜燴期、沒有主管機關期,工廠輔導1.0,工廠輔導2.0。
有管理與執法,才有規劃進駐的空間,三權才有各自應有的天空。
有執法、有效管理,才能保障合法經營者,才能促成規劃新園區及就近安置園區的進駐,零星工廠及特定工廠才能看見未來,從永久性存在變成暫時性安置作為。
五權共治,農地新時代
以農四為本,在農一劃設4-1,在農二劃設4-2,在農三劃設4-3,型塑大規模農四+,廢除農五、回歸城鄉本質。
廢除建築執照申請,建築興辦回歸專業代理人制度,政府部門將心力投入使用執照把關,當所有建物全部納管,政府才有機會致力於使用執照審核與複查,這才是政府存在的價值。
回歸計畫的本質
長久以來,都市計畫及區域計畫被人民視為限制財產權的政策工具,殊不知,計畫出現與存在的價值是面對問題、提出解決方案,當過往都市計畫農業區及區域計畫特定及一般農業區畫設基準受到一波又一波農地工廠、餐廳、寺廟的挑戰時,單純地以執法不力及政治包庇等概念包裹之,卻漠視產業用地供需失調、市場炒作地價等現象,計畫變成助長高地價的幫兇,甚至變成維護既得利益的護身符。
以此為鑑,新一波的國土計劃功能分區畫設實在不宜重覆過往全國一致性、計畫人口等於發展總量等偏頗價值,進行中的鄉村地區整體規劃應該被賦予因地制宜權限,就功能次分區及合宜地方公共設施用地的取得提出創意、可行作為,如此一來才能打破由上而下剛性管制作為。
比如說,地方需要汙水處理用地,只要有人願意提供免費土地及部分工程款,其範圍內土地就應該有機會在合宜的功能分區指導下,取得建築發展權,這種權宜性交換作為在部分邊遠、企圖轉型的鄉鎮有其必要性。
計畫存在的價值不是限制人民權益,而是促進公共利益最大化,莫忘。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