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栗通霄鎮位於海線,土地面積107平方公里,腹地不小。二戰後1950年苗栗設縣時通霄人口規模約3.2萬人,1980年代中期曾經爬升到4.5萬人,70年後的今天,通霄鎮人口3.1萬人,發生甚麼事了?
通宵都市計畫
一個地區的都市計畫大小通常可以看出該地區對發展的期待,通霄都市計畫直到1981年才發布實施,相較於台灣類似鄉鎮,這個時間點發布都市計畫算是很晚期,理由為何,有何阻力,不得而知。
通霄都市計畫面積約308公頃,計畫人口2.3萬人,住宅區劃了65公頃,商業區5公頃,工業區四處6.5公頃,河川區、農業區及保護區面積達143公頃,佔46%,將近一半,13種使用分區面積加總約222公頃,佔計畫區72%。公共設施約86公頃,佔165公頃之都市發展用地52%。
以此數據分析,這是限制性都市計畫,使用分區大半給了農業區、保護區及河川區等非都市發展用地,只留下約79公頃48%住工商分區。既然如此,我們可以初步研判,這是一個不想長太大的小鎮,小而美。
一個佐證資料,通霄境內有12間小學,3間國中,結果都市計畫區內竟然只劃設一間國小、一間國中,沒有公立高中職,只有一間私立高職,很明顯地,教育資源並沒有集中在小鎮中心,而是分散各聚落。
小而美小鎮怎麼會有大煉鋼廠?
故事可能要從1970年代十大建設講起,根據建順鋼鐵網站資料:
發展起源於政府積極推動「十大建設」時期,在鋼鐵為國之根本的信念下,以中鋼為首,民間也積極加入煉鋼產業投資。創始人王建治在因緣際會下,毅然決然投入當時較不為人知的電爐煉鋼。電爐煉鋼與傳統高爐煉鋼相比,不僅使用的原料為廢鋼回收再製,且製成的鋼胚質量也不相上下,屬於相對環保的選擇。民國58年,創始人王建治與太太著手投入初期建廠,草創時期與不到5人的創始團隊,由煉鋼成分到盛鋼桶的結構皆一一親自研討,如此在高溫電爐區每天反覆工作12~13小時後,在1974年申請到二廠電爐執照,目前建順已是自動化設備電爐煉鋼及軋鋼一貫作業大廠,專注於鋼鐵製造與銷售,公司產品以鋼筋為大宗。扎根於堅毅信念的老字號家族企業,傳承至今不斷注入新的變革精神與技術,並持續在設備與產品上再生創新。
一個3萬人口小鎮,都市計畫只有165公頃都市發展腹地,卻有一個資本額17億元大煉鋼廠,明年即將滿50歲。
問題來了,這個煉鋼廠經過三次擴廠,面積已經超過10公頃,即將申請廠區擴大兩倍半,近27公頃,這種開發案,地方怎麼看?
1. 申請書需要說明一下,這個廠與地方的關係何在?通霄真的適合繼續擁有煉鋼廠嗎?一個人口持續流失的小鎮,煉鋼廠的存在顯然沒有帶來太大的益處。
2. 假設要擴廠,真的只能原地擴大,不能易地興建嗎?通霄都市計畫區的工業區面積只有6.5公頃,顯然這是一個對工業沒有太大期待的小鎮,煉鋼廠的持續存在真的有助地方發展嗎?從國土發展角度,通霄真的適合大煉鋼廠的存在嗎?
3. 煉鋼廠周邊的居民真的沒意見嗎?這是利大於弊的重大設施嗎?煉鋼廠的水電需求,頻繁的原物料運送與堆置,真的與地方生活品質提升無關嗎?
4. 假設真的原地擴廠,新廠與舊廠差異在那裡?新廠的進出動線會比舊廠好嗎?還是依樣畫葫蘆而已?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