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規劃課題,可能也是難題。
都市計畫範圍內充斥各種使用分區及公共設施用地,看似整體,其實差異性很大。原因出在,計畫範圍內的發展往往受到邊緣區的影響,或者,倒過來,因為計畫範圍內的分區使然,範圍外邊緣區可能在實際生活中,充斥與分區不相容的使用行為。
面對此類課題,台灣的計劃體系似乎無法有效回應之,主要原因在於,都市計畫區的範圍界定受到計畫人口及計畫定位的限制,一旦完成法定公告程序,任何的變更與變動立即受到嚴格的管控。
因為不是以行政區為單位進行整體規劃,導致此類計畫範圍內外交接處,經常出現違規使用的現象,且不易回應之。
以新竹市為例,一個面積約一萬公頃的行政區竟然存在多個都市計畫,不僅如此,還有非都市土地,居住人口將近七萬人,老實說,即使是新竹市的都市計畫專業者應該也不知道如何面對此類範圍卡個範圍的計畫困境。
竹北案例
竹北都市計畫於1972年10月發布實施,第一次通盤檢討於1983年9月發布實施,第二次通盤檢討於1996年6月發布實施,其後因應整體區域發展之考量,遂合併竹北及竹北(斗崙地區)兩都市計畫為一完整地區進行第三次通盤檢討,於2005年8月發布實施,第四次通盤檢討於2015年及2017年分兩階段實施,計畫面積1204.58公頃,計畫人口。
除此之外,竹北市境內還有個都市計畫區,高鐵新竹車站特定區計畫,以及非都市土地,等於一市三制,如何統合,當然是一大難題。
面對這樣的計畫布局,有人會說,這應該是完整的計劃區,多數的發展行為應該會在計畫區內進行,真的如此嗎?
不出意外,位於竹北工業區東側、高速公路包圍住的長條區塊是一般農業區農牧用地,上面當然沒有種田、也沒有蔬菜水果,只有餐廳、工廠、停車場、農舍、維修廠等人為構造物。
這樣的地景熟悉嗎?馬路對面是現代化住宅社區大樓及科技園區,另一邊是鐵皮加蓋物,一邊一國,各行其是,相安無事,還是彼此相見恨晚?殊不知,兩邊的地價可能天差地,也可能早就互相貼近了!
台元科技園區就在對面,上班的人潮難道不需要吃飯、修車、衛星工廠的服務嗎?這樣的農業區畫設真的符合農地主的意願與空間想像嗎?還是土地中介人早就將此地當作建築用地買賣,買賣雙方的心裡根本沒有農業可融入的空間。
都市計畫區整合,這麼困難嗎?新竹縣國土計畫真的幫不上忙嗎?
這樣的存在,有一天真的會自己變好、變聰明嗎?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