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中的高雄人
他是中報雜誌的創辦人兼社長,校長兼打鐘,劉東皋,1960年次,鼠年大將,高雄三民區出生長大,本來想在港都念海專,無奈在外省父親的建議下,改念左營高中,走上大學之路。
1960年代的高雄應該很有趣,拆船業、製船業、大大小小的國營企業陸續在港口邊現身,雖然不住在港邊,但是對很多在高雄長大的小孩,港口真的不遠,即便有管制,你我他的同學中,一定有人家裡跟港口經濟有關。
大學念統計,畢業後卻走上新聞這條路,而且還是生硬的經濟日報跑線記者,這種轉折,在早期的台灣應該很普遍,畢竟新聞系所不多,新聞從業人員需求日益上升。
劉社長進入新聞領域是戒嚴時期的台灣,他在經濟日報期間應該正好碰上解嚴前後,這類人種,在台灣新聞界應該不多了,尤其是還留在台中的新聞人。從台北到為愛來到台中,劉東皋變成台中人已經30多年了吧。
從一家到多家、異業結盟
我猜,台灣新聞從業人員,尤其是平面類的,從一而終的記者生活應該不多,報紙業起起落落,即使是三大報系,應該也是來來去去。劉社長的歷練算有趣,他從記者生活轉型到安蘭居的企劃人員,建築商投資公會副總幹事,又轉到台灣日報、新新聞,期間甚至還插花台灣時報等非台中在地報紙,履歷算是豐富,遊走於業界與新聞界之間,兩者的串連與嫁接,我猜他應該點滴心頭。
從大學到博士、自力更生
新聞人需要學歷嗎?很多人會說,採訪久了,看多了人,資歷最重要,何來學歷論?劉東皋算例外,他利用工作之餘,分別到朝陽與大業攻讀了碩士與博士,管理學博士能做甚麼?除了擔任企業顧問,當然是創業自營,於是他創辦了中報雜誌,以月刊的形式獨立經營,一方面政令宣導,另一方面也活絡自己的時間,進行必要的獨立報導。這是新聞記者提升與活化自己知識的重要路徑,他走上來了,希望,他能夠樹立典範。
女兒大了,往東飛
60歲了,走到人生閱歷最豐富的階段,雖然還沒看盡人生滄桑,想必現在的劉東皋跟1980年代解嚴時期的劉東皋應該有很大的變化。行文至此,不得不提醒他,台中也是海港之都,台中新聞人如何從海洋找到新的報導養分,應該會是未來幾年的重要課題,希望這個來自高雄港都的社長,有聽下去,且會有所貢獻。
土地面積兩萬公頃,台中港口與台中港區多年來各自為鎮,港口繁榮了,也逐漸被打開,港區呢?台中港區的北側還有大面積農業區有待定位,台中港區的市鎮中心,重劃完成多年,商業區土地正在種植住宅,好事還是壞事,端看台中人及投資客的智慧。
更重要的,台中港口的防風林已然成熟,這裡有高美濕地,海洋博物館,漁港與出海輪船,台中人能否在此找到港都的氛圍,吸入來自台灣海峽的養分,新聞從業人員與在地大學應該責無旁貸。期待中。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