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上看到這張圖:
查了一下:
1999年8月16日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條客運專線秦瀋客運專線開工,全長404公里,
2003年10月12日建成通車,京津高鐵於2008年通車後,中國正式邁入時速300公里以上的高速鐵路新時代,並開始陸續在各省興建高速鐵路。
截至2024年底,中國高速鐵路總距離超過4.8萬公里,通車里程全球第一。
在2024年9月的統計中,中國高鐵營運距離4.6萬餘公里,占全世界的70%以上;其中,時速300—350公里的高鐵營運距離2萬公里,時速200—250公里的高鐵營運距離2.6萬公里。
建造後,營運才是難題! To build is one thing, but to operate is another.
截至2023年底,中國高鐵營業里程共計4.5萬公里,盈利的里程卻僅為2,300公里,占全部里程的6%,具體為京滬、京津、滬杭、滬寧、寧杭、廣深港高鐵線。
根據承運的大陸國鐵集團財報,2023年國鐵集團營收達人民幣1兆2,454億元,淨利潤人民幣33億元,寫下國鐵集團獲利新高。
然而,截至2023年底,國鐵集團總負債卻高達人民幣6.14兆元,即便貸款利息只有2%,一年光是利息負擔就超過人民幣1,200億元。國鐵集團去年獲利,連支付利息的零頭都不夠。
光鮮外表的高鐵列車和車站,已不再是拉動大陸經濟的保證。包括遼寧等多地大量出現「幽靈高鐵站」凸顯了這一困境。這些價格不菲的高鐵站從設計、規畫,到投資、建設,最終不得不閒置,說明了高鐵只能是承載兩個龐大人口城市間的便捷交通工具,不該淪為各地政府的政績或形象工程。
由於營運效益低,大陸許多高鐵路線虧損嚴重,加上負債沉重,今年已有包括京廣高鐵武漢至廣州段(武廣)等多條高鐵宣布漲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