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台灣大小事 (1030)
- Oct 25 Tue 2022 01:13
一所學校,橫跨兩個都市計畫區
- Oct 24 Mon 2022 09:35
中共20大後,世界怎麼回應?
2022/10/23日晚上,世界各國關注的中共20大會結束後召開的一中全會。 連任總書記的習近平率李強、趙樂際、王滬寧、蔡奇、丁薛祥、李希魚貫出場,在中外記者會公開亮相。這群人沒有太多的民意基礎,如何產生的,也沒有多少人知道,我們只知道,這群人在未來幾年(多久?)可能會腥風喚雨,繼續排除政敵,直到習近平落地的那一天,局勢才會重新被改寫。
在那一天來之前,台灣與世界各國會很緊張,因為這是一群不可測、沒有太大制衡力量的統治集團,其核心價值的排除姓、抵禦姓、猜忌性很強。
- Oct 20 Thu 2022 23:33
臺灣靈巖山寺勤策堂
今天晚上聽到一個陌生的名詞,勤策堂,據說這是多年前靈巖山寺妙蓮和尚從各地方挑選小學三四年級學生,集結受訓而成的秘密組織,這些成員至今已經三十多歲,道行莫測高深。元宇宙、藝術創作,佛經解說,這群人開了天眼,有人形容他們可以看見未來,法力無邊。
靈巖山寺
- Oct 16 Sun 2022 13:03
都市計畫是淨零與永續最重要的實踐路逕?
- Oct 14 Fri 2022 00:22
航空城搬遷記
造就一座年六千萬人次、五百萬噸貨物流的大型機場,桃園航空城計畫從2009年通過的特別條例至今已經13年了,從計畫到落實,我們還看不到建設的影子,但是進行中的遷村畫面令人不捨,理想的藍圖至今少有人可以理解。
- Oct 08 Sat 2022 04:42
不認識台灣的前文化部長,可悲
- Oct 06 Thu 2022 00:19
台灣土地管理光復了嗎?
這裡是屏東縣林邊鄉水利村,村裡面有所國小,叫做水利國小,這所學校怎麼來的呢? 學校校史這麼介紹自己:
水利村為純樸之漁村,日據時代地方兒童就讀於林邊國民學校,惟水利村至林邊有四公里之遠,學童往返皆為徒步,每至雨季水溢道路,極為危險,因此村長鄭全明、鄉民代表洪琛及地方熱心教育人士李賢色、林顯明、陳朝宗等多方爭取,建議設立水利分班奉准,遂於民國四十四年九月一日設立崎峰國民學校水利分班,假水利村集會所為教室即日開班上課,至民國四十五年九月一日升格為分校,民國五十年八月一日獨立為屏東縣林邊鄉水利國民學校,校址為水利村集會所,經村長陳朝宗、鄉民代表會副主席洪琛、村幹事陳榮堂、全體鄰長等發動村民以義務勞動方式,砍除雜樹及整地。村民為後代子孫教育計,無不群策群力,有錢出錢、有力出力,充分發揮熱愛鄉梓之精神,始有今日之規模。然於民國五十七、八年間,由於地層下陷與海水倒灌之雙重因素,校地泰半成為海洋,六間教室被海浪沖毀,政府為保護學校與村民生命財產之安全,乃築海堤阻擋海浪入侵,校地因此而大幅縮減,其後又徵收北面校地,此為今日校園狹長之主因。
- Oct 03 Mon 2022 11:53
垃圾台灣,台灣垃圾
- Oct 02 Sun 2022 22:18
左右之外
統獨之爭,導致台灣與中國社會出現極端認知差異,甚至找不出第三條路。
在台灣,倡議統一者深信台灣與中國同屬一個國家,只要大家互相尊重,互不挑釁,避免戰爭,時間到了,兩岸自然統一。在此價值觀下,任何台灣對中國政權的異見很自然地被視為挑釁、不智之舉,統派者看不到中國政權的荒謬,或者說,即使看到了,也只能說服自己,口不出惡言,他們認為,這樣才能換來中共政權的體諒,避免戰爭。
- Sep 28 Wed 2022 23:15
多數暴力,還是少數綁架?
多數暴力代表人多、力量大者以暴力方式脅迫少數者,使其無法行使自由意志,甚至導致少數者權益受損,而無明確救濟管道。
少數綁架多數代表少數人透過特定方式迫使多數人無法行使自由意志,達成少數人目標,無視多數人受損。
- Sep 27 Tue 2022 09:03
國土計畫功能分區做甚麼?
根據營建署統計,台灣地區都市計畫區住工商面積大概9.4萬公頃,外加9.2萬公頃公共設施用地,這樣的規模原則上可以容納約2500萬人計畫人口。非都土地在本質上並沒有發展權,但是,歷年累積的甲乙丙丁可建築用地面積高達6.5萬公頃,面積竟然與都市計畫區住宅區6.5萬公頃相當。這個現象長期以來沒有受到太多的重視。
今天,國土會討論,既有甲乙丙丁可建築用地,當這些土地存在於國保一二、農一二三功能分區,這些可建築用地如何順利轉軌到國土計畫框架?
- Sep 22 Thu 2022 05:04
一間小學的出入口問題
- Sep 16 Fri 2022 15:20
雜音、雜訊、苦口婆心之別
- Sep 15 Thu 2022 23:00
客庄社會住宅,可能嗎? 可行嗎?
客家庄是客家人口聚集的地區,這是台灣幾百年來在部分地區累積,沉澱,深化造就的空間領域。
當客家業務主管機關思考客家庄何去何從,客家庄產業可能性,台三線、六堆、台九線369戰略時,我們不禁好奇: 客家庄只是客家人居住的地區,還是具備客家深沉文化、歡迎非客家人入住的地區?
- Sep 13 Tue 2022 18:04
都市計畫的生命歷程: 桃園案例
今天下午檢視桃園市桃園區原來的都市計畫第三次通盤檢討案,以前的桃園縣桃園市本身面積3480公頃,只有1122公頃納入桃園區都市計畫,占比約1/3,此計畫區計畫人口20萬人,目前居住人口將近17萬人。
問題來了,桃園甚麼時候有都市計畫出現的?
- Sep 08 Thu 2022 16:43
鄉村地區整體規劃,農四+另一章
- Sep 03 Sat 2022 02:13
他還年輕,熱情依然
9/2晚上到大遠百觀看吳晟老師,他們在島嶼寫作,文學家系列紀錄片,影片長達兩個多小時,沒有冷場,只有熱淚。
1. 2019年,75歲的吳晟朗誦〈春寒特別沁冷──寄瘂弦,87歲〉一詩:「我在自家小樹園/你在異國寬闊的森林/相繼老去的歲月中/相隔如此迢遠/請你和橋橋多多珍重/待天氣回暖/期望再來鄉間走走」。 這是超越族群、超越時空的對話,片名”他還年輕”,紀錄的是年輕時期的吳晟與瘂弦1970年至今的情誼,人會老,只要熱情不退,當可永保年輕。
- Sep 01 Thu 2022 14:18
再生能源供電量: 12.9%
- Aug 27 Sat 2022 02:30
五股垃圾山,真的翻轉了嗎?
新北市五股區新五路與中興路一帶,有一片面積近百公頃的大型綠地,吸引許多民眾前來踏青遊憩。 但這裡過去29年來卻是堆積垃圾、廢土、惡名昭彰的五股垃圾山,白天時砂石車載運廢土造成塵土飛揚、夜間則焚燒垃圾導致臭氣沖天,許多違章工廠製造刺鼻氣味、違法排放污水,儼然是都市毒瘤。
政治攻防、行政作為的背後動機